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化县

通化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金川县置,属会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二十里通化乡。大业初属汶山郡。唐武德初复属会州。贞观八年 (634)属茂州。天宝初属通化郡。乾元初复属茂州。后废。五代时,移小封县于此,仍改为通化,属威州。北宋天圣元年 (1023) 改为金川县,景祐四年(1037) 复为通化县,属威州。明洪武三年 (1370)废。

②清光绪三年 (1877) 置,属兴京厅。治所在头道江 (即今吉林通化市)。宣统初属兴京府。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940年为伪满通化省会。1942年析城区置通化市。1945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1969年迁快大茂镇。


(1)古县名。唐末改小封县置,治今四川省理县东北通化。属维州。宋属威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省入威州。(2)今县名。在吉林省东南部、浑江中游,西邻辽宁省。属通化市。面积 3728 平方千米。人口24.3万。辖12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快大茂镇。清光绪三年(1877年)于头道江置通化县,属兴京府。据《满洲地名考》:“以通沟之通,与已归王化的化,取名通化。”1914年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2年析通化街置通化市,通化县并存。1947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属通化专区。1947、1954、1960年三次通化市县合并;1948、1955、1962年三次通化市县分治。1971年县人民政府从通化市区迁快大茂镇。西北界龙岗山,东南界老岭。浑江西南流斜贯县境,支流三密河、罗圈沟河、哈泥河、富尔江等呈树枝状分布,建有英额布、湾湾川水电站。属中温带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48%。农产以玉米、稻、大豆为主,特产人参。盛产山葡萄。有铜、石墨、磷、硅石、石膏、镍、锌、金等矿。工业有制药、建材、电力、化肥、制纸、饲料加工以及采矿等厂矿。梅集铁路、201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张家川镇

    ①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南。《清一统志·隰州》“义泉镇”条下:“州东九十里有张家川镇。”②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治。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3清水县:“北八十里有张家川城,不详所始。”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

  • 耽石泉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明嘉靖 《翁源县志》: “耽泉去县 (今翁城镇) 三十里。山下有巨石,鸣泉泻落,珍木兽禽。唐时有僧杖锡于此,耽玩不舍,因名耽石。宋余襄公 (余靖) 磨崖大书记刻尚存。”

  • 都县

    即唐纳州都阙县。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南境。《新唐书·地理志》: 纳州都宁郡县八,“都阙”作 “都县”。

  • 荆子关

    即荆子口关。今河南淅川县西北荆紫关。即“荆紫关”。

  • 佛昙市

    旧名佛潭桥堡。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佛昙镇。清时有县丞驻此。

  • 陈家小店

    在今江苏射阳县南。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盐东县治此。

  • 水磨沟寨

    在今甘肃岷县北。《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水磨沟寨“在卫城北五十里……有官军防守”。

  • 杨美墟

    在广西南宁市西北六十三里左江东岸杨美村,为省西路孔道。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又三里为杨美,亦名大湾,盖江流之曲,南自杨美,北至宋村,为两大转云。”

  • 贮粮台 (臺)

    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寰宇记》卷10宛丘县: 贮粮台 “在县南二十里。古老传云: (魏) 伐陈,于此筑台以贮粮,北临蔡水,下通江淮之利”。《清一统志· 陈州府二》: 贮粮台“俗呼平粮塚。其高二丈,大顷

  • 东张镇

    ①清置,属永济县。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六十八里东张镇。②即今山西浮山县西南东张乡。《清一统志·平阳府一》:东张镇“在浮山县西南三十里”。(1)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南隅、黄河东岸。面积80.3平方千米。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