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西
地区名。明时称云南昆明市以西地区为迤西。清置迤西道,驻大理府 (今云南大理市)。《清史稿·孙可望传》: 顺治三年 (1646),“ (孙) 可望入云南会城。……与 (刘) 文秀俱至楚雄,略迤西诸府”。
地区名。指今云南省昆明市以西地区,包括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明有迤西,清设迤西道。1913年设滇西道。1916年改腾越道。各时期所指地域范围略有调整。现为滇西的习称。
地区名。明时称云南昆明市以西地区为迤西。清置迤西道,驻大理府 (今云南大理市)。《清史稿·孙可望传》: 顺治三年 (1646),“ (孙) 可望入云南会城。……与 (刘) 文秀俱至楚雄,略迤西诸府”。
地区名。指今云南省昆明市以西地区,包括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明有迤西,清设迤西道。1913年设滇西道。1916年改腾越道。各时期所指地域范围略有调整。现为滇西的习称。
在今甘肃高台县西二十里。相传为十六国西凉李暠所筑台基。后人建寺其上。《清一统志·肃州》 引《行都司志》:“明洪武五年冯胜定河西,置高台站,因西有台子寺为名。”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郊。《清一统志·黎平府》: 南泉山 “在府城南。《府志》: 上多古松,如虬龙然”。明初在山上建寺,后毁于火。万历三十四年(1606) 重建。清嘉庆元年 (1796) 扩建。有大佛殿、灵
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大陂山“下有大陂,溉田百顷。或谓之九十三里陂。正德中刘六等啸聚于此”。古山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北。山下有大陂,溉田百顷。明正德中,刘六等聚众
或作上玄水。即今湖北竹山县北北星河,南流注入堵河。《寰宇记》卷143竹山县:上玄水“在县北六十里。源出庸岭下,南流入孔阳水。有潭深不可测,或投石其中,即卒风暴雨”。
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大庾县: “湛口江水出府东南四十里留池坑,有赤江水流合焉。东流五十里合大江。水浅而清,因名。”
南朝梁置,属龙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一百里郁江南岸。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改为岭县。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南宁市东南一带。属定州。后属南定
亦名休屠泽、西海、猪野泽。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元和志》卷40姑臧县:白亭军“因白亭海为名”。《寰宇记》卷152:“白亭海,白亭水色洁白,因以为名。”《清一统志·凉州府一》:“按舆图,今三岔河自镇番东
南朝梁末置,治所在东阳郡长山县 (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 废。南朝梁末置,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市区)。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东阳、永康、武义、浦
清乾隆二十年 (1755) 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古旧旗名。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辉特部置,与杜尔伯特左翼十一旗同游牧。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诺尔省乌布苏诺尔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唐杜佑 《通典》 卷176静川郡: “西至平戎城百里。北至江源郡六十里,东南至临翼郡岭岩镇百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