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阳县
南朝宋泰始三年(467)改浈阳县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南齐复改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又改为贞阳县,属广州。十六年(596)废入曲江县。唐初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又改为浈阳县。
古县名。南朝宋泰始三年(467年)改浈阳县置,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属始兴郡。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又改名贞阳县,属循州。十六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年)复名浈阳县。
南朝宋泰始三年(467)改浈阳县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南齐复改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又改为贞阳县,属广州。十六年(596)废入曲江县。唐初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又改为浈阳县。
古县名。南朝宋泰始三年(467年)改浈阳县置,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属始兴郡。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又改名贞阳县,属循州。十六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移治今英德市。贞观元年(627年)复名浈阳县。
即淅水上源。在今河南卢氏县南及西峡县境。《清史稿·地理志》 南阳府内乡县: “淅水自卢氏入,径修阳故城,一曰汤河,俗名黄沙五渡。”
北宋政和六年 (1116) 升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 (今山东济南市)。元初改为济南路。至正二十七年 (1367) 朱元璋改为济南府,属山东省。辖境相当今山东新泰、肥城二市以北,德州市和平原、长清县以东
在今江西信丰县城西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 信丰守御千户所 “在县治西北。洪武十七年建”。
又译斡亦剌,蒙古系部族。居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色楞格河北至叶尼塞河上源锡什锡德河一带。元太祖时,其部长忽都合归降立功,遂以外剌部众置四个千户,均授与忽都合世袭统辖,并以次女及长子术赤之女下嫁其二子。
南朝梁置,治所在定阳县(今湖北随州市西北)。西魏改为欵州。
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四十五里,与蔚县接界。《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五岔岭“岭当通衢,岐路四达,因名”。
即今江苏丹徒市东北黄墟乡。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丹阳县东北有 “黄墟镇”。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部、京杭运河东岸。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墟,人口 3000。 传说原名荒
明置,属楚雄府定边县。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城内。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中阳县。《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四年(前285),“与秦会中阳”,即此。西汉置中阳县。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中阳县。《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四年“与秦会中阳”。西汉置为中阳县。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招信军置,治所在盱眙县 (今江苏盱眙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及安徽天长、五河、明光等县市地。十五年 (1278) 改为临淮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招信军置,治盱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