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海山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黄琅镇西。《清一统志·叙州府一》:贝海山“山形如带,林木郁葱”。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黄琅镇西。《清一统志·叙州府一》:贝海山“山形如带,林木郁葱”。
在今江苏南京光华门外秦淮河上。建于明初,原名上方桥。清代始名七桥瓮,以桥身由七孔桥瓮而名。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罗大纲部由间道攻七桥瓮兵营,为清参将张国梁击退,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清咸丰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武峨州置,治所在武峨县 (今越南北太省太原东北武崖)。辖境相当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武峨州。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南草街镇凤凰山上。始建于明代。清咸丰五年(1855)重建。1939年陶行知曾在寺下院办育才学校。
①一名楚关。在今湖北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南。《战国策·楚策》:张仪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不费马汗之劳,不至十日而拒扞关,则从竟陵巴东,尽城守矣。”《史记·楚世家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清雍正五年(1727) 改为青谿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属湖广都司。清雍正五年(1727年
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南米河镇。民国《巩县志》卷3:县东有米河镇。在河南省巩义市东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米河村,人口 8010。原名泥河。当地居民马姓居多,因马忌泥喜米,且读音相近
①唐天宝十三年(754)置,属安昌郡。治所在索恭川(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南)。《新唐书·地理志》河州:“西八十里索恭川有天成军。”至德初陷于吐蕃。②唐置,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后废。唐置
即大要县。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东汉废。《汉书·地理志》 北地郡大县注:师古曰:“即古要字也, 音 一遥反。”
①在今湖北宜昌县东南长江北岸虎牙滩处,与荆门山斜对。《后汉书·岑彭传》: 建武九年(33),公孙述 “拔夷道、夷陵,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斗楼,立攒柱绝水道,结营山上,以拒汉兵”。《水经·江水注
即革什咱安抚司。《清史稿·土司传》: 小金川莎罗奔于乾隆 “十二年,又攻革布什扎及明正两土司”; “二十三年,逐泽旺及革布什扎土司”。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