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汾州
①北齐天保三年(552)置,治所在昌化县(今山西离石县)。北周建德六年(577)改为石州。
②隋开皇四年(584)置,治所在隰川县(今山西隰县)。次年改为隰州。
(1)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治昌化县(今山西吕梁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柳林、中阳、方山、临县等市县地。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为石州。(2)隋开皇四年(584年)置,治隰川县(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石楼、交口、永和、隰县、大宁、蒲县等县地。五年改名隰州。
①北齐天保三年(552)置,治所在昌化县(今山西离石县)。北周建德六年(577)改为石州。
②隋开皇四年(584)置,治所在隰川县(今山西隰县)。次年改为隰州。
(1)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治昌化县(今山西吕梁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柳林、中阳、方山、临县等市县地。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为石州。(2)隋开皇四年(584年)置,治隰川县(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石楼、交口、永和、隰县、大宁、蒲县等县地。五年改名隰州。
南朝宋改河阳郡置,属宁州。治所在东河阳县(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洱海东岸大成村)。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海东南岸一带。南朝梁末废。东晋成帝析河阳郡西部置西河阳郡,遂改河阳郡为东河阳郡,治东河阳县(今大理市
商代方国。在今山东滕州市东。西周时为邾国所灭。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九十里东俄洛。为川藏路之孔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阿娘坝至瓦切尖,东俄洛宿。计程五十五里。”《清史稿·四川土司传》:“乾隆十年,四川提督李质粹等率兵五千,取道东俄落,至里塘进
即渤尼国。在今加里曼丹岛。唐樊绰 《蛮书》 卷6: “又南有婆罗门、波斯、阇婆、勃泥、昆仑数种外道,交易之处,多诸珍宝,以黄金麝香为贵货。” 《明史·外国列传》: “勃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
今山西芮城县东浢水涧。源出中条山麓,南流入黄河。《水经·河水注》: “河北县有浢水,南入于河。”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泰安军置,属山东西路。治所在奉符县 (今山东泰安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新泰、莱芜等市地。元属中书省。明初废奉符县入州,属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 升为直隶州,
即白杨陂。在今河南县东。《水经·睢水注》:“睢水又东,径雍丘县故城北, 睢水又东……水积成湖,俗谓之白羊陂。陂方四十里,右则姦梁陂水注之。”《方舆纪要》卷47杞县:白杨
①又名临川水。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崇仁河。《寰宇记》 卷110临川县: 临川水 “源出定川,沿流十里与汝水合。本名定水,天宝六年敕改临川水”。《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临川县: 临水 “在府西十里。源出崇
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 (精奇里江) 支流谢列姆札河。源出外兴安岭,西南流注入结雅河。《北史·室韦传》: “从钵室韦西南四日行,至深末怛室韦,因水为号也。”
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1邹平县:大峪山“高广幽深,中多良田佳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