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虹溪镇

虹溪镇

即今云南弥勒县西南六十三里虹溪镇。旧名十八寨,清光绪十七年 (1891) 改今名。


在云南省弥勒县中南部。面积166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虹溪,人口9990。原名十八寨,明嘉靖初设守御千户所。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因镇区北有一溪水蜿蜒南流如虹,故名。1932年为弥勒县第二区。1941年置虹溪镇。1949年为弥勒县第二区。1955年改称虹溪区。1958年设虹溪公社。1959年分为虹溪公社和五山公社。1962年两公社合并为虹溪区。1970年为虹溪公社。1974年分为虹溪公社和五山公社。1984年改虹溪区,1987年置虹溪镇。产稻、玉米、小麦、烤烟、花生、蔬菜等。盛产烤烟,为省优质烤烟基地。有农机修造、烟丝加工、建筑、砖瓦、食品加工等企业。大小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文笔塔、魁星阁、石牌坊、白龙洞等。


猜你喜欢

  • ?矶

    即��矶山。 今安徽芜湖市西南、 无为县东长江西岸蛟矶山。 《舆地纪胜》 卷18太平州: ��矶,“在芜湖县西南七里大江中。上有旧宁渊观”。因江

  • 秦上州

    即奉上州之讹。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

  • 夷门山

    在今河南开封市内东北角。《清一统志·开封府一》:夷门山“一曰夷山。以山势平夷而名。大梁旧有夷门,盖以山名”。

  • 重坊集

    即今山东郯城县西四十里重坊镇。清乾隆《郯城县志》 有重坊集,“由县城经重坊、长城入峄县境赴兖州府,为南路”。

  • 大谷郡

    北魏正始元年(504)于故汉昌县置,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延昌三年(514)于郡置巴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市地。隋开皇初废。北魏正始元年(504年)析归化、北水二郡置,治梁广县(北周改化成县,今巴中市)

  • 北府城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刘家台街一带。东汉巴郡及江州县曾移治于此。《华阳国志·巴志》: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甘橘宫,今北府城是也,后乃迁南城”。

  • 猛语岗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芒允街。《方舆纪要》卷119干崖宣抚司 “雷弄” 条引 《滇纪》: “司有蛮洒冈,旧为同知刘氏所居,其雷弄洞则经历廖氏所居,后即其地为回龙营。又知事管氏居猛语冈,三姓皆华人,以功授。

  • 怀德镇

    北宋末改落来镇置,属江阳县。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一百里怀德镇。明《泸州志》引《江阳谱》:“怀德镇旧名落来镇。宣和三年安抚司状奏:据落来市乡老称:落来镇,初因夷人落来归明于本镇住,遂呼镇市为落来,乞改换。

  • 都上县

    ①隋大业十二年 (616) 置,属夷州。治所在今贵州凤冈县东南。《元和志》 卷30都上县:“其处是酋豪首领都集之所,因以为名。” 唐末废。北宋复置,属承州。宣和三年 (1121) 废。②唐置,属夷州。

  • 天安门

    在今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原为明、清皇城之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初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改名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间,通高33.7米。整个天安门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