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虞山

虞山

①一名吴山。中条山支脉。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跨夏县、平陆界。《水经·河水注》: 沙涧水“北出虞山,东南径傅岩”。

②又名海隅山、海禺山、海虞山、海巫山、乌目山。在今江苏常熟市 (虞山镇) 西北。《越绝书》卷2: “虞山者,巫咸所出也。” 明王鏊 《姑苏志》卷10谓虞山以 “虞仲葬此得名”。《方舆纪要》卷24引 《名山记》: 虞山 “山长十八里,周四十里,高百六十丈,为县主山。登其巅,江外诸山隐隐可见”。

③在今浙江余姚市西。《寰宇记》 卷96余姚县: 虞山 “在县西三十里。《太康志》: 舜避丹朱于此”。

④又名鱼山。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 虞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南去芒砀山十余里。金时尝迁县治于山之南麓”。

⑤一名舜山。即今广西桂林市东北五里虞山。唐莫休符 《桂林风土记》: “舜祠在虞山下。” 明崇祯十年(1637) 徐霞客游虞山及韶音洞,记景胜甚详。


(1)古称乌目山,又称海虞山、海隅山。在江苏省常熟市西北部,东端伸入市区内。《越绝书》:“虞山者,巫咸所出也。虞故神出奇怪。”一说,因西周仲雍(虞仲)葬此得名。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9千米,主峰锦峰,海拔261米。主要由泥盆纪砂岩构成。山南以石景取胜,有剑门奇石、宝岩、石梅等;山北以山涧著名,有秦坡飞瀑、桃源等。还有仲雍墓、言子墓、黄公望墓、读书台等古迹。山上苍松翠竹,风景秀丽,为江南名山。辟有国家森林公园。(2)又称舜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极路东。为一孤山。山下有唐代建的虞帝庙和舜祠,祠左有宋代建的南熏亭,抗日战争时期均被毁。山右山后两支溪流汇于芦湾,园圃葱绿,环境优美。相传舜帝南巡,曾游此山,因舜系有虞氏,史称虞舜,故后人称此山为虞山,并建庙塑像纪念。山壁间有唐至清石刻60多方,如唐韩云卿撰文、韩秀实书、李阳冰篆额的《舜庙碑》和宋代朱熹作的《虞帝庙碑》等石刻。山西麓有韶音洞,洞前清风林木,后有淙淙潭水,交响成韵,似演奏舜帝所作韶乐。洞内有宋人书刻“韶音洞”三大字。


猜你喜欢

  • 渡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后废。

  • 安肃军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静戎军置,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金天会七年(1129)升为徐州。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静戎军置,治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徐水县东部。其地曾置有榷场

  • 北山站

    元置,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南。明改为北山驿。

  • 封陆

    即封陵。战国魏邑,后入秦。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一带。

  • 下江厅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属黎平府。治所即今贵州从江县西下江镇。1913年改下江县。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治今贵州省从江县西下江镇。1913年废厅改县。

  • 迁阳镇

    俗名仙阳镇。北宋置,属浦城县。即今福建浦城县北四十里仙阳镇。古镇名。俗名仙阳镇。北宋置,即今福建省浦城县北仙阳镇。属浦城县。《元丰九域志》:建州浦城县有迁阳镇。南宋绍兴初废。参见“仙阳镇”。

  • 铁利府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德里镇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南马大屯)。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与佳木斯市之间松花江南北地区。辽徙治今辽宁抚顺市北。金废。渤海国置,治德里镇(今黑龙江依兰县西南马大屯)。辖境约当今黑

  • 芙芦山

    即扶卢山。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寰宇记》卷157广州四会县:芙芦山“在县东四十里。高千丈, 山上有一湖, 每至甲戍日, 闻丝竹之音”。

  • 中安镇

    在今山东宁津县东北二十五里仲伍街。《方舆纪要》卷13宁津卫:中安镇“宋置。今名中五店”。(1)在辽宁省北宁市东部。面积212.8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安,人口6000。明初筑城,定名中

  • 紵溪

    一作苧溪。在今浙江德清县东,流入苕溪,北流注入太湖。《宋书·始兴王濬传》: 太湖地区大水,姚峤议 “从武康紵溪开漕谷湖,直出海口,一百余里,穿渠浛必无阂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