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尔喀河
唐名忽汗河,金名活罗海川,元名胡里改江,明又名忽儿海河、呼尔海河。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之牡丹江,为松花江支流。《东三省舆地图说》: 清初 “称虎尔喀,又作瑚尔喀、呼尔喀、库尔喀,今称牡丹江,皆音之转也”。
古水名。唐又作忽汗河,金亦作活罗海川,元又名胡里改江、忽儿海河,明作呼尔海河,清作瑚尔哈河、虎尔喀、瑚尔喀、呼尔喀、库尔喀。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内之牡丹江。
唐名忽汗河,金名活罗海川,元名胡里改江,明又名忽儿海河、呼尔海河。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之牡丹江,为松花江支流。《东三省舆地图说》: 清初 “称虎尔喀,又作瑚尔喀、呼尔喀、库尔喀,今称牡丹江,皆音之转也”。
古水名。唐又作忽汗河,金亦作活罗海川,元又名胡里改江、忽儿海河,明作呼尔海河,清作瑚尔哈河、虎尔喀、瑚尔喀、呼尔喀、库尔喀。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内之牡丹江。
一名楚堰。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里。《水经·湍水注》: 湍水 “历冠军县西北,有楚堨,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方舆纪要》 卷51邓州: 楚堰,“或曰,杜预所作,引湍水溉田千余顷”。
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7灌阳县:龙川水“自兴安县流入界。又有盐川水、烈溪源水,会流而入于灌水”。
北宋宣和五年 (1123) 改朔州置,治所在鄯阳县 (今山西朔州市)。金仍改为朔州。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置,治鄯阳县(今山西朔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山阴县西部及朔州市等地。寻地入金,改置朔州。
唐渤海国置,属南海府。治所在天晴县 (今朝鲜咸兴西北旧津里。一说在咸镜北道茂山东南)。辖境相当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长津江上游一带。后废。渤海国置,治天晴(今朝鲜咸镜北道茂山县东南境),属南京南海府。辽废。
即渴槃陁。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东北石头城遗址。《魏书·世宗纪》:景明三年(502),诃盘陁等国“并遣使朝贡”。即“渴盘陀”。
北宋淳化二年 (991) 置,为硃砂监,属宜州。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境。后废。北宋淳化二年(99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境。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青莲峰西。清嘉庆《峨眉县志》卷1:对月峰“在县西五十里”。
北宋废光化县置,属随县。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南光化铺乡。
东魏兴和二年 (540) 创建,原在今河北正定县城东南二里临济村。晚唐时住持僧义玄在此创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唐显通八年(867) 义玄逝世,其弟子建衣钵塔于正定城内东南隅,即今澄灵塔,临
即今浙江仙居县西南田市镇。明置巡司于此。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