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路
在今辽宁新宾县南及桓仁县西一带。以董鄂河 (今浑江)、建州女真董鄂部居此而得名。《明史· 刘綎传》: 万历四十七年 (1619),“经略杨镐令綎及杜松、李如柏、马林四路出帅。綎兵四万,……大清兵五百守董鄂路,闻綎军至,逆战”,刘綎战死。
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及桓仁满族自治县西一带。以董鄂河(今浑江)、建州女真董鄂部居此得名。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发四路师征后金,后金守董鄂路以防明东南路军及朝鲜联军,即此。
在今辽宁新宾县南及桓仁县西一带。以董鄂河 (今浑江)、建州女真董鄂部居此而得名。《明史· 刘綎传》: 万历四十七年 (1619),“经略杨镐令綎及杜松、李如柏、马林四路出帅。綎兵四万,……大清兵五百守董鄂路,闻綎军至,逆战”,刘綎战死。
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南及桓仁满族自治县西一带。以董鄂河(今浑江)、建州女真董鄂部居此得名。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发四路师征后金,后金守董鄂路以防明东南路军及朝鲜联军,即此。
又名楚贤井。在今湖北钟祥市区内兰台东侧。传系楚大夫宋玉故宅遗井。唐代淤废,诗人杜牧曾作《废井文》。《舆地纪胜》卷84郢州:宋玉井“在旧州学前木山之后”。又载:楚贤井“在
①唐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维州 “有通化军”。②北宋治平三年 (1066) 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二十里通化乡。《宋史· 地理志》 威州:“通化军熙宁间所建,在保、霸二
①东晋安帝时侨置,属荆州。治所在长宁县(今湖北荆门市西北三十里)。辖境约当今湖北荆门市及南漳县东南部。南朝宋明帝时改为永宁郡。②北齐置,属北朔州。治所在长宁县(今山西神池县境)。隋开皇初废。(1)东晋
五代方镇名。后梁改昭义军置,治所在潞州(治今山东长治市)。后唐改安义军。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梁改安义军置,治潞州(即今山西长治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及长子、屯留、平顺、潞城等县市
北魏改乐浪郡置,属营州。治所在连城(今辽宁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地。后废。北魏正光末置,治今辽宁省义县。东魏兴和二年(540年)移至永乐县(治今河北满城县西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为昌黎郡
湘江支流。亦曰浏水。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以东浏阳、长沙二县市境内。《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浏阳水 “在府城北五里。源出大围山,有二源: 曰大溪,曰小溪。合流经浏阳县西,名渭水; 过县前,名浏水。西
即今吉林榆树市东南土桥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伯都讷厅:东南“八十里土桥子镇”。(按:伯都讷厅治在今榆树市)。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榆树县: “县属土桥子,在县市东百余里。”
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六十里。清道光《夔州府志》 卷6: 通城山 “在县西一百六十里。明末大宁令岳震垓为谭文所陷死之,绅士率民兵千余报仇,与贼战于此”。
唐置,在今新疆阜康市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 “有俱六城守捉”。《元和志》 卷40庭州: “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当碎叶路。”唐置,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后废。
在今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创烧于唐。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 釉、 绿釉及白釉剔花器。 它的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其中印花瓷器在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