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莱芜县

莱芜县

①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南博山城东五十五里城子村。西晋废。《水经·淄水注》: 淄水 “东北流径莱芜谷,屈而西北流,径其县故城南。《从征记》 曰: 城在莱芜谷……旧说云: 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

②唐长安四年 (704) 置,属兖州。治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八十里文字城。《元和志》 卷10莱芜县: “齐灵公灭莱,莱人流播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 元和十五年 (820) 省入乾封县。大和元年(827) 复置。北宋属袭庆府。金改属泰安州,移治今莱芜市。明洪武初属济南府,二年 (1369) 改属泰安州。清属泰安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改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7年初在此发生歼灭国民党军李仙洲部之莱芜战役。1983年改设莱芜市。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城子村。相传春秋齐灵公灭莱,莱民流播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属泰山郡。晋不改。南朝宋废。(2)古旧县名。武周长安四年(704年)置,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南文字村。属兖州。后废。寻复置。北宋末属袭庆府。金移治今市。金、元、明属泰安州,清属泰安府。抗日战争期间曾分设莱芜、博莱、新甫三县。1983年撤销,改设莱芜市。


猜你喜欢

  • 西韩州

    唐武德三年(620)置,治所在河西县(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八年(625)移治韩城县(今陕西韩城市)。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及合阳县地。贞观八年(634)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河西县(今陕西合阳

  • 灵关路

    即夏阳路。以灵关(今宝兴县南灵关镇)为名。从四川雅安市西北行逆宝兴河而上,经芦山县、宝兴县,一取今东河越邛崃山至今理县,一取今西河上越夹金山至今小金县。《寰宇记》卷77雅州芦山县:“灵关路在县界,去蕃

  • 牙里堡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牙城镇。明嘉靖中,清湾巡司移驻于此。

  • 云落径

    即今广东普宁市西南云落镇。明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普宁市西南云落。明嘉靖中置巡检司于此。

  • 浏阳水

    湘江支流。亦曰浏水。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以东浏阳、长沙二县市境内。《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浏阳水 “在府城北五里。源出大围山,有二源: 曰大溪,曰小溪。合流经浏阳县西,名渭水; 过县前,名浏水。西

  • 平石镇

    北宋置,属番禺县。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北钟村镇之谢村东南胜石坊附近。

  • 行在所

    南宋都城。在今浙江杭州市。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临安府,称行在所。以示不忘旧都汴梁而以此为行都之意。城区分为宫城和外城两部分。宫城又称皇城、大内, 在凤凰山东麓,周围九里,北起今凤山门,西至万松

  • 钦县

    明洪武九年 (1376) 降钦州置,属廉州府。治所即今广西钦州市。十四 (1381) 复为钦州。1912年改钦州复置钦县,为广东钦廉道治。治所即今广西钦州市。1928年直属广东省。1952年划归广西省

  • 得荣委员

    即德荣委员。清宣统三年 (1911) 置,治所即今四川得荣县。1913年改为得荣县。

  • ①春秋列国之一,於越部族建。姒姓。初期国都播迁于会稽山中,越王勾践时逐渐强盛,勾践七年(前490) 建都大越 (今浙江绍兴市)。据 《国语·越语上》: “勾践之地,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