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苞墟
又名胥江街。即今广东三水市北芦苞镇。明洪武初置胥江巡司于此。清设汛,有把总驻防。
又名胥江街。即今广东三水市北芦苞镇。明洪武初置胥江巡司于此。清设汛,有把总驻防。
即今河北清河县东南二十六里油坊镇。清时有县丞驻此。
①即今河南商城县西四十六里观庙乡。清嘉庆《商城县志》:“相传观音大士现身度人处。后建有寺。旧址尚存。”②即今四川德昌县东南金沙傈僳族乡(观音堂)。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西昌县:观音铺“在县南一百六十
在今广东梅州市东。《方舆纪要》卷103程乡县:百花障山在“县东十里。形势起伏,相连如城堞,高十余丈,与百花洲相映,为县东之保障”。
即今广东新会市西司前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①北魏熙平二年(517)置,治所在饶安县(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元和志》卷18沧州:“以沧海为名。”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治所在清池县(今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辖境相当今天津市
在今江苏丰县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9徐州丰县:白驹山“地形高阜,相传汉高大会父老于此,歌白驹以留宾,因名”。《清一统志·徐州府一》:白驹山“明成化间,犹高三丈余,嘉靖末,屡经黄水沙壅,其迹渐平”
明永乐十五年(141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吉林伊通河支流饮马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当今吉林省饮马河流域。后废。
元至正十六年 (1356) 改南胜县为南靖县,属漳州路。治所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明嘉靖四十五年 (1566) 移治大帽山麓,南去旧治二里许。万历二十三年 (1595) 还旧治。1938年移治山城镇
即今浙江嵊县西北隅城隍山北支。《清一统志 ·绍兴府一》 “剡山” 条下: “其南二里为之鹿胎山,县治跨其麓,宋朱子登眺其上。题曰 ‘溪山第一’。”
雅鲁藏布江支流。在今西藏南部。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年楚河“后藏东北。水源有二:一出珠母拉木山,东北流;一出其东顺拉岭池,汇为一水,又曰章鲁河”。西北流经江孜、白朗等县,到日喀则市东入雅鲁藏布江。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