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
一称胶澳。在山东半岛南岸,湾口为青岛港。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德国通过 《胶澳租界条约》 强行租占。1914年又被日本强占。1922年我国收回。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故名胶州湾。
又称胶澳。在山东省山东半岛南岸。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而名。有南胶河注入。平均水深6.8米,最深可达64米。岸线曲折,长163千米,口宽3千米,水域面积423平方千米。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海水终年不冻,为天然良港。湾口为青岛港。湾内盛产鱼、虾、贝、海参等。
一称胶澳。在山东半岛南岸,湾口为青岛港。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德国通过 《胶澳租界条约》 强行租占。1914年又被日本强占。1922年我国收回。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故名胶州湾。
又称胶澳。在山东省山东半岛南岸。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而名。有南胶河注入。平均水深6.8米,最深可达64米。岸线曲折,长163千米,口宽3千米,水域面积423平方千米。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海水终年不冻,为天然良港。湾口为青岛港。湾内盛产鱼、虾、贝、海参等。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校尉暗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北社礁。1947年改名校尉暗沙。
即百叟塘墟。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七十里百叟村。明移长吉巡司于此。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三里。东汉永平十一年(68)建,为中国最早佛寺之一。《魏书·释老志》:“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
又名良余山、李陵山。俗称连枷山、蓝家山。在今安徽肥西县西。《水经·肥水注》: “肥水出良余山,俗谓之莲枷山。” 杨守敬认为良余山即紫蓬山,亦即 《寰宇记》 所称蓝家山。《方舆胜览》 卷48庐州: 紫蓬
即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繁台。汉为吹台。西晋末,乞活居此,俗称乞活台。《水经·渠水注》:“晋世丧乱,乞活凭居,削堕故基,遂成二层,上基犹方四五十步,高一丈余,世谓之乞活台。”
北宋置,属缙云县。即今浙江缙云县东北五十里壶镇。清末改为壶镇。古镇名。北宋置,即今浙江省缙云县东北壶镇。元时置站赤于此。
公元八、九世纪对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中叶占据青、康大部地区后,藏文史籍中称“蕃”与“大蕃”,意为“西藏与青、康各藏族聚居地区”。《旧唐书·吐蕃传》:“西为大蕃,东实巨唐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北那龙河西岸合山镇。清道光《阳江县志》卷1有合山墟。
又作斡朵怜。即今吉林敦化市。《清一统志·吉林一》 “吉林城” 条下: “今城之东南五百八十里,勒富善河西岸,有鄂多理城。……本朝初定三姓之乱,国号满洲,即肇居于此。” 光绪八年(1882) 于城西二里
清置,属鄜州。即今陕西富县东北四十里牛武镇。道光《鄜州志·舆地部》:牛武故城“(汉)董翳步将筑城练兵, 畜牛以备用,故名”。在陕西省富县东北部、牛武川西岸。面积450平方千米。人口 7200。镇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