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州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胙城县 (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 (621) 废。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废。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胙城县 (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 (621) 废。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废。
在今广东普宁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3普宁县: 黄峰林山 “在县 (治今洪阳镇) 东十里。其北有洪山”。
①亦名边坝宗。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边坝即达隆宗。”②即打隆宗。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打隆。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达隆宗,即边坝,又名宾巴。”
即今浙江富阳市东南大源镇。清光绪《富阳县志》卷2:大源镇“由大船埠南行至此,距城十四里”。(1)在浙江省富阳市东部。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源,人口5000。大源溪流经,故名。
①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南双河镇。《吉林乡土志》:双河镇“东有倒木河,西有西大河,二川相抱,交会于镇北。自清同治初年,始有人来此领荒开垦,其后住户日益稠密,商贾云集,乃成村落。因命名为双河镇”。②清置,属绥
①为巨马河一支流。自拒马河分出,历今河北涿州、高碑店等地,复与拒马河合流。即古之督亢沟水。《水经·巨马水注》:督亢沟水“上承涞水于涞谷……其水自泽枝分,东径涿县故城南。……督亢水又南谓之白沟水,南径广
①东晋置,属宜都郡。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隋废。②南朝宋元嘉十年 (433) 侨置,属宋宁郡。寄治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南齐属永宁郡。北周废。③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宜都县置,属荆州
即中卢县。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作中庐县。《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东汉建安间,晃“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南。属南郡。三
即今西洱河。在云南大理市区。唐代称洱海出口为龙尾江,见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注记。又称洱水, 见唐樊绰《蛮书》卷5。
亦作苏伐刺孥瞿咀罗。即苏毗。地在今西藏西北部。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雪山东有一小国,名苏跋那具怛罗,属吐蕃国所管。”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三十三里古城乡。《史记·匈奴传》: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冒顿 “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即此。西汉属安定郡。北魏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