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肥水

肥水

①又名施水。即今安徽合肥市之南肥河。《寰宇记》 卷126合肥县: “肥水出县西南八十里兰家山,东南流入巢湖。” 《梁书· 韦叡传》: “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久未能下……乃堰肥水。” 即此。

②即今安徽寿县之东肥河。源出合肥西北将军岭,北流至寿县东北两河口 (今名起台子) 入淮河。因下游流势不畅,中游已壅为瓦埠湖。《水经· 肥水》: “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北过其县西,北入芍陂,又北过寿春县东,北入于淮。” 东晋太康八年 (383),谢玄等大败前秦苻坚的 “肥水之战”,即发生于此。

③即西肥水。源出今河南太康县东南,为清水河。东南流经鹿邑县西、郸城县东名肥河。又东南经今安徽亳州市南、涡阳、利辛等县之西,至凤台县西南入淮水。

④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南肥水。《水经·耒水注》:耒阳 “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沏,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方舆纪要》 卷80耒阳县 “耒水” 条下: “又有肥水,出侯计山,亦名溪水,下流合于耒水。”

⑤即今宁夏海原县石硖口水。《水经·河水注》:肥水 “出高平县西北二百里牵条山西,东北流与若勃溪合。……又东北出峡注于高平川”。


古水名。(1)又称淝水。近代俗名东肥河。源出今安徽省合肥市西北将军岭,西北流入寿县境,折北流经寿县城东,又西北经八公山南入淮。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晋军与前秦军战于肥水,即此。近数十年来因下游流势不畅,中游遂壅潴为瓦埠湖。(2)唐以后称施水为肥水。近代俗名南肥河,又称金斗河。源出今安徽省合肥市西北,南流经将军岭东麓,折东南经合肥城北,又东南至施口入巢湖。其流经合肥城一段本穿行城中,明正德六年(1511年),始改道经城北。


猜你喜欢

  • 永顺等处宣慰司

    明洪武六年(1373)改永顺等处宣抚司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清雍正四年(1726)改设永顺厅。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永顺等处宣抚司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属湖广都司

  • 落满

    即今广西柳江县西北洛满乡。《方舆纪要》卷109马平县: 嘉靖间,韦金田起事,“二十四年,督臣张岳等会兵征之,分三哨并进,破雷岩、同银、平田、落满、都博等巢”。

  • 古辣泉

    在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辣镇。《舆地纪胜》卷113引《桂海虞衡志》云:“古辣,乃宾、横间墟名。以墟中泉酿酒,既熟不煮,但埋之地中, 日足取出,色浅红,味甘而致远,虽行烈日中不亟坏,南州珍之。”又引宋徐安国

  • 白面墟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十五里。明置巡司于此。

  • 金津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为古黄河渡。《魏书·太祖纪》: 登国六年 (391) 十一月,大破卫辰子直力鞮军于铁岐山南,“戊子,自五原金津南渡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古黄河上。《魏书·太祖纪》:

  • 宁河站

    亦作宁河驿。元至元九年(1272)置,在今甘肃和政县。《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河)州之东六十里,有宁河驿。驿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杀马关。”

  • ①亦作密须。商、西周时方国。姞姓。在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诗经·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拒大邦。” 周文王灭之,后又以同姓封此,为周共王所灭。《国语·周语》: “周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

  • 崎山镇

    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北巡检镇。《方舆纪要》卷77应城县: 崎山镇在 “县北二十五里。以在崎山下而名”。明置巡司于此。

  • 董家寨

    北宋置,属火山军。即今山西河曲县东董家庄。后废。

  • 诸罗山社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本高山族平埔人聚居地。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 诸罗山社 “离府治一百二十里”。康熙四十三年 (1704)移诸罗县于此。乾隆五十一年 (1786) 改名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