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肥子国。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晋荀吴 “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杜注: “巨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

②春秋夷国,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后为晋所灭。《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今河北卢龙县西北有肥如城,山东有肥城县,盖皆晋灭肥后,肥民散处之地。一说肥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

③春秋、战国时齐地。在今山东肥城市北老城。《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肥成县注: “应劭曰: 肥子国。” 清高士奇 《春秋地名考略》 卷14称: “亦相传为肥子亡国后所居。”

④战国赵邑,后入魏。在今河北肥乡县西。《水经·浊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郸,取肥。” 即此。


(1)古国名、古邑名。春秋白狄所建。后灭于晋。战国为赵邑。在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南。《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晋灭肥,以肥子绵皋归。”《史记·赵世家》:赵王迁三年(前233年),秦攻赵,“李牧率师与战肥下”。皆即此。西汉置为肥累县。(2)古邑名。战国赵邑。曾入魏。在今河北省肥乡县西。《古本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八年(前362年),“伐邯郸,取肥”,即此。


猜你喜欢

  • 下杜城

    即今陕西西安市南杜城。本秦杜县,西汉宣帝迁治东原,更名杜陵县,故以故址为下杜城。《汉书·宣帝纪》:曾孙“尤乐杜雩、鄠之间,率常在下杜”。《水经·渭水注》:“沈水又西北径下杜城,即杜伯国也。”

  • 怀道县

    ①南齐置,属怀宁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北周废。②北周天和元年(566)置,为甘松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南。隋属宕昌郡。唐初属宕州,贞观元年(627)移治今舟曲县西北白龙江北岸,为宕州治。广德后

  • 芒水

    即今陕西周至县南之黑水。《水经·渭水注》:“芒水出南山芒谷……北流注于渭也。”古水名。即今陕西省周至县渭河支流黑河。三国蜀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伐蜀,于芒水倚山为营,即此。

  • 冈成城

    在今山东莘县西。《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续汉书·郡国志》:东郡阳平侯国有冈成亭。《水经·河水注》:漯水“东北出郭径阳平县之冈成城西”。《方

  • 石板滩镇

    即今四川新都县东南石板滩镇。清嘉庆《华阳县志》卷6:仁和场“即石板滩,治东北五十里。交金堂、简州界”。(1)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北部。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板滩,人口 30

  • 长淮关

    即今安徽蚌埠市东长淮镇。《明史·地理志》凤阳县:“西北有长淮关,洪武六年置长淮卫于此。”《方舆纪要》卷21凤阳府:“长淮关在府西北三十里,地名粉团州,长淮卫置于此。”

  • 全节

    即泉鸠里。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鸠水西。晋潘岳《西征赋》:“纷吾既迈此全节,又继之以盘桓。”《文选》注:“全节,即《汉书》全鸠里,戾太子死处。《图经》:全节, 阌乡县东十里鸠涧西。”

  • 於陵

    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四十里临池镇东北。《孟子·滕文公下》: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 《元

  • 崞山县

    北魏改崞县置,属繁畤郡。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五里麻庄。北周废。(1)古县名。北魏改崞县置,治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属繁畤郡。北周省。(2)旧县名。晋绥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崞县析置。1941年

  • 阿对泉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明一统志》卷29河南府:阿对井“在阌乡县西南。阿对乃汉杨震家僮,尝引泉灌疏,因名。唐吴融《阿对泉》:‘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