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嘴
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南。《宋史·瀛国公纪》:南宋德祐元年(1275),“大元兵攻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子赵孟锦率兵大战于老鹳嘴”。即此。《方舆纪要》卷23谓“或曰,即今(仪真)县东南二十里之老鸦夹”。
(1)古地名。在今江苏省仪征市东南滨江。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攻真州(今仪征市),州守苗再成迎战于此。(2)集镇名。在安徽省芜湖县西南部。十连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460。因村有沟渠形似鹳嘴得名。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有橡胶、农机、榨油等厂和黄沙站、鱼苗场。水运通青弋江。
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南。《宋史·瀛国公纪》:南宋德祐元年(1275),“大元兵攻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子赵孟锦率兵大战于老鹳嘴”。即此。《方舆纪要》卷23谓“或曰,即今(仪真)县东南二十里之老鸦夹”。
(1)古地名。在今江苏省仪征市东南滨江。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攻真州(今仪征市),州守苗再成迎战于此。(2)集镇名。在安徽省芜湖县西南部。十连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460。因村有沟渠形似鹳嘴得名。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有橡胶、农机、榨油等厂和黄沙站、鱼苗场。水运通青弋江。
原名门。 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东门。 《史记·伍子胥传》: “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 《正义》: “东门, 门, 谓门也, 今名葑门。” 北宋朱长文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本名苏公堤,宋《淳祐临安志》卷10:“元祐中,苏公轼既开湖内,积葑草为堤。”故名。简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上。北宋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
在今台湾省苗栗县北后龙溪北岸,后龙镇东约六里。清康熙间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2: 新港仔社 “离府治一千二百九十里”。
在今广东澄海市东南莱芜半岛。《清一统志·潮州府》: 莱芜山“在澄海县东南海中。有大小二山。小莱芜在县东南十里。一名留子山; 大莱芜在县东南二十里,一名双髻山”。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四里。《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克扬州,“孟俊进攻扬州,屯于蜀冈,韩令坤弃扬州走”。胡三省注: “蜀冈在扬州城西。扬州城在蜀冈东南,城之东、南、北皆平地,沟浍交贯,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为银冶监。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南三十里小泉乡西南康家里。后废。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置,治今甘肃省清水县西南。属秦州。领大贾、临金、小泉等务,岁课利钱银三万余贯两。
唐太宗末建。在今四川丹棱县城西。宋重修,苏辙有《白鹤寺记》。明永乐初改名白塔寺。在今四川省丹棱县。唐太宗末建。北宋重修,苏轼有《白鹤寺记》。明永乐初改名白塔寺。
在今陕西镇安县西四十里。《清一统志·商州》:支盖岭“下有云盖寺。相传唐贾岛所居”。
①一名提头岭。在今广西阳朔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东岭“为昭、贺、全、永必经之地”。②在今广西永福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东岭“在县东二里。形如屏障,下有泉”。在今广西壮族自
一名石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县东北三十里,北接黟县武亭山。《寰宇记》卷104祁门县:三新妇山“在县城东北。上有三石峰,状如人形。春雨初晴,朝阳晖映,霞翠媛媚,其状若彩服靓妆之饰,因名为三新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