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郡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威城县 (今广东郁南县南)。隋改为罗阳县。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晏州置,治所在思峨县(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兴文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晏州。
(1)南朝梁置,治威城县(今广东郁南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郁南县。属泷州。隋废为罗阳县。(2)唐仪凤二年(677年)置晏州,治思峨县(今四川兴文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罗阳郡。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兴文县及其附近一带。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晏州。北宋熙宁后废。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威城县 (今广东郁南县南)。隋改为罗阳县。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晏州置,治所在思峨县(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兴文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晏州。
(1)南朝梁置,治威城县(今广东郁南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郁南县。属泷州。隋废为罗阳县。(2)唐仪凤二年(677年)置晏州,治思峨县(今四川兴文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罗阳郡。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兴文县及其附近一带。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晏州。北宋熙宁后废。
①三国魏置,治所在阴平县(今甘肃文县西五里)。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武都及四川平武等县地,后属蜀汉。隋开皇三年(583)废。义宁二年(618)复置,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唐武德初改为文州,天宝元年(7
即今陕西定边县东四十里砖井镇。《清一统志·延安府二》: 砖井堡 “明正统二年置,……城在平川,周三里二百五十步,门二,为极冲上地。今有守备驻守”。
清时巴林左翼旗驻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一百里幸福之路苏木北八里敖日盖村。
在今浙江鄞县东南天童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南宋建炎四年(1130)春正月,金人再犯明州,刘洪道“悉府实微服而遁,与浙东副总管张思正引所部奔天童山”。即此。
在今广西扶绥县北。《方舆纪要》 卷110永康州: 绿瓮江 “在州 (治今中东镇) 西南。源出州北绿空山,西南流,合思同、罗阳诸水,入于丽江”。
西汉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汉书·地理志》 陇西郡氐道:颜师古注曰:“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 故曰氐道。”西晋废。西汉置,治今甘肃省礼县西北。属陇西郡。因其地为氐族所居,故名。景帝时,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西山支脉。清《日下旧闻考》卷102:“天宝山有茶棚庵、山神庙、七圣庙。”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明嘉靖《建宁府志》卷3《山川》建安县:天宝山“在丰乐里。延袤五六十里,峰峦起
亦名杂渠卡。即今四川石渠县。《清史稿·地理志》 登科府石梁县:“即杂渠卡,一名色许。”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寰宇记》卷31富平县:八公塠“其塠两畔各有小谷,象公字,中心有堆,因以为名”。《方舆纪要》卷53云:“亦曰八公原,金人由扶风东还,将犯永兴,宋将贺师范与战,于此败死。今垒
初名洪宁。清属莒州。即今山东五莲县治洪凝镇。滨洪凝河。后以避道光帝旻宁讳,改为洪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