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
宋乾兴元年 (1022) 改永昌县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元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1914年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在福建省东北部,东南临罗源湾。属福州市。面积 1081 平方千米。人口25.3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唐大中元年(847年)析连江县地置罗源场,咸通二年(861年)改永贞监。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年)王闽升为永贞县,设治于西隔里水陆寺侧,属长乐府;汉乾祐元年(948年)属福州。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名永昌县。乾兴元年(1022年)更名罗源县,以境内罗江(今罗源溪)属一源三分流之一而名。清道光《罗源县志》:罗源县“盖取罗川为名”。庆历八年(1048年)迁县治于凤山南麓(为今治)。元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1913年废府,属东路道。1914年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省。1940年又由连江县划入翼屿、北山。1949年属第四专区,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属福安专区。1962年属福州市。1963年属闽侯专区,1970年属福安专区。1971年属宁德地区。1983年属福州市。地处闽东山地东北部。霍口溪纵贯西部注入鳌江,起步溪横贯中部注罗源湾。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甘薯、烟草。水产养殖海带、紫菜、牡蛎、对虾。产七境堂绿茶、下廪羊、双草素席及柿等。工业有卷烟、造纸、制盐、塑料、食品、酿造等。福分(福鼎)公路经此。将军帽港可通外海。古迹有宋陈太尉宫、圣水寺罗汉像石雕。纪念地有北山、八井区、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北门顶有林可彝烈士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