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罗店镇

罗店镇

又名罗溪、罗阳。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罗店镇。《清一统志 · 太仓州一》 引 《江南通志》: 罗店镇 “元至正间创。近海殷富,市廛之盛埒南翔”。


(1)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西部。面积49.7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罗店,人口 5600。因元时有罗姓在此开店,得名。清光绪《罗店镇志》:“元至正间罗升始居此,因名罗溪。”后称罗店。明为嘉定县七镇五市之首,被誉为“金罗店”,为商业大镇。清宣统二年(1910年)称罗店市,1929年为第四区,1938年称罗店镇,1945年改罗店区,1947年复为镇,1959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置镇。2000年罗南镇撤销并入。产稻、小麦、棉花、蔬菜。特产草莓、葡萄、蘑菇。有织带、化工、螺帽、塑料、无线电配件、服装等厂。沪太路、月罗公路在此交会。古迹有明建宝山净寺。(2)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西北部。面积72.4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罗店,人口 4620。狮子山南麓。罗姓始居,故名。1949年为安狮乡,1958年后改双龙公社。1983年复为乡,名罗店。1986年置镇。产稻、蔬菜、花卉、水果、茶叶等。有水泥、玻璃纤维、铸钢、五金、制茶、建材、坩锅等厂。盛产山茶花、白兰花、茉莉花,为佛手产地。素有“花乡”之称。公路通市区。北有双龙洞风景区。(3)在湖北省京山县东部。面积296平方千米。人口8.12万。镇人民政府驻罗店街,人口 7600。传明代罗姓夫妇到此开店并形成小集,名罗店街。1949年为第三区,1958年属宋河公社。1975年设罗店公社,1984年设镇。2001年马店镇并入。大富水由西北向东南流过。丘陵平畈相间。主产稻、小麦。有纺织配件、砖瓦、造纸磷肥、水泥制品、陶器、服装等厂。为县东北部农贸集市。宋应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李汉坝

    在今贵州习水县北。《明史·刘綎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氏,“诸将克丁山、铜鼓、严村,遂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峒绝险……刘綎分兵攻其三面,大战于李汉坝,生擒其魁”。在今贵州省习水县北。

  • 泸江水

    即今金沙江流经云南昭通市西至四川宜宾市一段。东汉称泸江水。《水经·若水》: 若水 “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为泸江水,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郦道元注: “泸水又下合诸水,而总其目焉,故有泸江之名矣。”

  • 张八岭集

    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南张八岭镇。旧属滁县。清康熙《滁州市》卷4:张八岭集“在州北四十里”。

  • 苏家咀

    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北六十三里苏咀镇。《明史·河渠志三》:崇祯二年(1629)“淮安苏家咀、新沟大坝并决,没山、盐、高、泰民田”。即此。

  • 山西

    ①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与当时所谓“关中”同义。楚、汉相争,萧何镇守关中,《史记·太史公自序》 谓“萧何填抚山西”。《正义》曰:“谓华山以西也。”《汉书·赵充国传》:“秦汉以来,山东出

  • 速杞

    春秋随邑。在今湖北广水市境。《左传》: 桓公八年 (前704),楚子伐随,“战于速杞,随师败绩”。古邑名。春秋随邑。在今湖北省广水市境。《左传》桓公八年(前704年):楚子伐随,“战于速杞,随师败绩”

  • 西付集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四十里西符村乡。明正德《大名府志》卷1:元城县有西付集。集镇名。在河北省大名县城东南部。西付集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630。马陵村曾为较大集市,后将一部分西迁,仍附属于马陵,故名西

  • 大凑山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元丰九城志》卷6:平阳县有大凑山。《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大凑山,“《旧经》云, 出银矿。当其盛时,炉烟蓊然,上接云汉,烹丁纷错,商旅往来辐辏,因以为名”。

  • 济猛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东北距武勇暗沙10海里,西南距海鸠暗沙13海里。1935年公布名称为利锚司滩。1947年改名济猛暗沙。

  • 三元镇

    本沙县地,即今福建三明市西南三元区。1938年设三元特种区。(1)在安徽省芜湖县东南部。面积6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蒲塘,人口480。镇以境内兰山北的三元冲而得名。相传此地曾有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