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善泉
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4同州大荔县:红善泉在“州西南四十里……自平地涌出,流入渭河,州人资以灌溉”。
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4同州大荔县:红善泉在“州西南四十里……自平地涌出,流入渭河,州人资以灌溉”。
即今安徽太湖县东南徐桥镇。清乾隆《太湖县志》 卷2: 徐家咀桥在 “县南四十里。乾隆五年地方绅士捐输重建,名曰高桥。往来便之”。镇以桥名。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花地之东。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番禺县图:府西南有芳村。
亦称瓯越,为越族的一支。《史记·东越列传》:“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 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市),世俗号为东瓯王。”后世遂以东瓯为温州或浙南地区的别称。(1)西汉
北齐改北弋阳县置,为弋阳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潢川县。隋属弋阳郡。唐初为弦州治。后为光州治。明洪武初省入光州。古县名。本南弋阳县。北齐时与北弋阳县合并后改名置,治今河南省潢川县。北齐、北周为弋阳郡治。唐武
或称台湾铁路新竹线。从今台湾新竹市至竹东镇,长16.6公里。1946年动工修建,1947年建成。
元置,即今山西偏关县。《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偏头关 “东连鸦角山,西逼黄河,其地东仰西伏,因名偏头。宋置偏头寨,金因之,元升为关。明初属镇西卫守备,洪武二十二年始建土城。……万历二年复改筑关城
唐方镇。光化元年 (898) 置,治金州(今陕西安康县)。辖境相当今湖北西北部及陕西东南部。天祐二年 (905) 移治均州 (今湖北丹江口市西),改名戎昭军。辖境仅有湖北西北部。唐方镇之一。光化元年(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新安县东磁涧乡老井村东北一里邙山之巅。明伊励王朱㰘,洪武二十一年(1388)生,永乐十二年(1414)薨葬魏山。墓冢尚存。此墓解放前被盗,今盗洞犹存。墓道终端横砌石条
北宋置,属会稽县。在今浙江上虞市西曹娥江西岸之曹娥村。
在今浙江云和县西。《方舆纪要》卷94云和县:七尺渡在“县西三十里。尺亦作赤”。古渡今已淹于紧水滩水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