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
古名子庄关、金坡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紫荆岭上,太行七径蒲阴。金、元以来称紫荆关。《方舆纪要》 卷10 “重险紫荆” 条引 《州志》:“以山多紫荆树,因改今名。” 山谷崎岖,扼京师西之险,为防戍最切之关。明初设千户所,清于此设参将戍守。
(1)在河北省易县城西紫荆岭上。东汉为五阮关,宋为金陂关。金、元改今名,因山上多紫荆树之故。明与居庸、倒马合称内三关,为内长城重要隘口。扼拒马河谷,依山面水,形势险要。为华北平原进入太行山要口之一,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蒙古成吉思汗伐金,明正统末也先自大同入犯,均经此。现明代城墙和城关保存尚好。原有四门,以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北门有紫荆关、河山带砺,南门有紫塞金城匾额,均为明万历年书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山东省东南部、蒙阴县与费县交界处。因多紫荆树得名。为蒙山三关之一。分水岭垭口海拔310米。地势险要,为沟通南北之咽喉。蒙费公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