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桥
在今陕西长安县 (韦曲镇) 西。唐杜甫《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 曰: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唐杜甫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诗句。
在今陕西长安县 (韦曲镇) 西。唐杜甫《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 曰: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唐杜甫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诗句。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牛隘堡“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诺水县置,为始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寰宇记》 卷140通江县: “以邑枕巴江,故为通江县。” 乾元元年 (758)为璧州治。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属巴州。南宋末
即今内蒙古扎赉特旗西北绰尔河支流吉根河。《清一统志·科尔沁》: 骆驼河 “在右翼前旗北二百里。蒙古名特门河。源出葛尔济隆山,东流入戳儿河,东入嫩江”。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附近。《资治通鉴》:南朝齐中兴元年(501),萧衍攻张冲于郢州,“使(王)茂等帅众济江,顿九里”。胡三省注:“其地去郢城九里,因以为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资治通鉴》:南朝
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北汤山镇。宋《景定建康志》卷16:汤泉市“在上元县神泉乡汤山延祥院之前,去城六十里”。
即今江苏靖江市南八圩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靖江县:“八圩镇在城南一十五里。”在江苏省靖江市南部,南濒长江。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公所桥,人口3000。镇以境内八圩港命名。19
唐武德四年 (621) 于故猛陵县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北五十里人和镇孟陵。贞观八年 (634) 属梧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苍梧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猛陵县置,治今
①为巴拉河上源。源出今贵州雷山县南苗岭,北流入清水江。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9丹江通判:“丹江在城西,发源城南高坡上,有泉名大塘,溢而下流,合诸山之水成江,下流合台拱之小江,入于清江。沿江苗人有大丹江
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左传》:桓公十三年(前699),“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
西魏改郑县置,属顺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隋开皇初改为顺阳县。古县名。西魏改郑县置,治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属顺阳郡。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