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陵
汉献帝刘协陵。在今河南修武县北。《后汉书·孝献帝纪》: 三国魏青龙二年 (234),“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李贤注: “ 《帝王纪》: ‘禅陵在浊鹿城西北十里,在今怀州修武县北二十五里。陵高二丈,周回二百步。’ 刘澄之 《地记》: ‘以汉禅魏,故以名焉。’”
汉献帝刘协陵。在今河南修武县北。《后汉书·孝献帝纪》: 三国魏青龙二年 (234),“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李贤注: “ 《帝王纪》: ‘禅陵在浊鹿城西北十里,在今怀州修武县北二十五里。陵高二丈,周回二百步。’ 刘澄之 《地记》: ‘以汉禅魏,故以名焉。’”
唐、宋时四川西南部少数民族部落。北宋为黎州属部之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宋史·蛮夷传四》:“黎州诸蛮凡十二种:曰山后两林蛮,在州南七日程……由黎州南行七日而至其地,又一程至嶲州。嶲州今废,空城中但有浮
①南朝梁武帝置,治所在新兴县 (今广东新兴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天宝元年(742) 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新州。元至元十六
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魏书·地形志》:“边城郡治麻步山。” 《水经·泄水注》: “博安县,《地理志》 之博乡县也,王莽以为扬陆矣。泄水自县上承沘水于麻步川西北出。”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阿尔山图西北。
1931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武平二县合置,治白砂 (今福建上杭县东北白砂镇)。取二县首字为名。1932年1月裁撤,复置上杭、武平二县。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1年由上杭、武平两县合置,
春秋戎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左传》: 僖公十一年 (前649) 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杜注: “今伊阙北有泉亭。”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南,位于滨湄滩南13海里。东西长10海里,南北宽3.6海里。低潮时有部分礁石露出海面。中国渔民向称三筐或三匡。1910年 《东方杂志》 载 《广东西沙群岛志》称为浪花礁。1
在今浙江浦江县治 (浦阳镇)。《方舆纪要》卷93浦江县: 浦阳驿 “在县治东。宋绍定二年置,明初废”。
①唐贞元二年 (786) 置,治所在弓高县(今河北阜城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东光县地。长庆元年 (821) 废。二年复置,大和四年(830) 又废。景福元年 (892) 复置。五代梁移治东光县
在今广东中山市南二十里寿星塘。相传宋端宗葬于此。《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 “北台山” 条: “ 《野史》,宋端宗崩于舟中,葬寿星塘。今塘侧有陵迹五处,盖遗臣马南宝所筑疑冢也。其地亦名坟头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