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应港
一名白沙口。在今海南省海口市。《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神应港 “琼州白沙津,蕃舶所聚之地,其港自海岸屈曲,不通大舟,而大舟泊海岸又多风涛之虞。王帅光祖欲直开一港,以便商旅,已开而沙复合,人亦难之。忽飓风作,自冲一港,尤径于所开者,神物所相如此,遂名神应港。时淳熙戊申也”。
又称白沙口。在今海南省海口市。相传宋淳熙中因飓风作,自冲一港,人皆以为神应,因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宋琼州安抚赵与珞等率兵拒元兵于白沙口,即此。
一名白沙口。在今海南省海口市。《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神应港 “琼州白沙津,蕃舶所聚之地,其港自海岸屈曲,不通大舟,而大舟泊海岸又多风涛之虞。王帅光祖欲直开一港,以便商旅,已开而沙复合,人亦难之。忽飓风作,自冲一港,尤径于所开者,神物所相如此,遂名神应港。时淳熙戊申也”。
又称白沙口。在今海南省海口市。相传宋淳熙中因飓风作,自冲一港,人皆以为神应,因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宋琼州安抚赵与珞等率兵拒元兵于白沙口,即此。
即今湖北崇阳县南青山河。《方舆纪要》卷76崇阳县: 高视河在 “县南五十里。汇山溪诸水,下流入于隽水”。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十五里。明置巡司于此。
一名苑川城。东晋太元十年 (385),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筑,为都城。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上堡子城。《晋书·乞状国仁载记》: “筑勇士城以居之。” 即此。
在今四川茂县南二十里。《寰宇记》卷78汶山县:巨人山“在县南三十里。山头有石如人立,面南,玄宗幸蜀时,以石人背立,敕令鞭之一百。下有九池,俗传为九龙池”。
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南四里。《新唐书· 礼乐志四》: 乾封元年 (666) 封泰山,“乃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名封祀坛曰舞鹤台,登封坛曰万岁台,降禅坛曰景云台,以纪瑞焉”。
即今贵州湄潭县南乌江渡口。《方舆纪要》卷70遵义府遵义县 “三度关” 条: “万历中贵州帅李应祥讨杨应龙,自平越进兵……直抵疆界河,屯袁家渡。”即今贵州省湄潭县南乌江渡口。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又名熊耳峡、湖壤峡、嘉定峡。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关庙乡以北。系岷江切割龙泉山南端而成,上峡曰犁头,中曰背峨,下曰平羌。曲折十五里,景色壮丽。唐杜甫 《寄岑嘉州》 诗云: “外江三峡且相近,斗酒新诗终自疎。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改崇庆府置,属成都路。治所在晋原县 (今四川崇州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新津等市县地。明洪武初省晋原县入州,属成都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崇庆县。元至元十二年(127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北,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均为中岛。因在南岛和北岛之间,故名。因海滩上有海滩岩出露,中国渔民向称石峙、石岛。
①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属陇右节度使。治所在廓州城(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天宝初改为宁塞郡。②唐方镇名。光化元年(898)改保塞军置,治所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市东)。后改名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