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尾山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宋史· 河渠志四》: 宋元丰初,都水监丞范子渊议,“起巩县神尾山,至士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
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修清汴工程,自翠县神尾山至土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宋史· 河渠志四》: 宋元丰初,都水监丞范子渊议,“起巩县神尾山,至士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
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修清汴工程,自翠县神尾山至土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 中平寨“宋置寨,元因之, 明洪武十八年废。嘉靖三十四年以后, 时有寇惊,议设兵防驻。万历十年,议者谓中平为一郡要害,应设把总,帅兵屯守,今为往来孔
北宋建隆二年(961)置,属秦州(后属通远军)。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四十里铺附近。崇宁三年(1104)升为永宁县。金复降为砦,属巩州。元废。
后金天聪九年 (1635) 置,属内蒙古卓索图盟。札萨克驻锡伯河庄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南美林附近)。后移驻喀喇沁王府 (今喀喇沁旗西南王爷府镇)。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
西汉置,为常山郡治。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故城。《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初,“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至右北平,连破之”。即此。魏、晋属赵国。北魏属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
清初改平州六洞长官司置,属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康熙五十五年(1716)废。清初改平州六洞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平塘县。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废。
①唐如意元年 (692) 于旧分水县地置,属睦州。治所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五十四里分水镇。《寰宇记》 卷95分水县: “武盛县因界内武盛山以为名。” 神龙元年 (705) 复名分水县。②唐长寿二年 (6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北峰山,东与新会市接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市新宁县:百峰山“在县(今台山市)东五十里。峰峦百计,兽多獐鹿,木多松梧,峦僚之所出没也”。
在今江西信丰县城西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 信丰守御千户所 “在县治西北。洪武十七年建”。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降安西府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玉门市以西地。1913年改为安西县。(1)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以西蕃十八族部置,约治今甘肃省临潭县附近,曾置十八
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完县:龙池“旧有灌溉之利,今湮”。②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方舆纪要》卷41安邑县:“龙池在县南二十里,与盐池相近,一名黑龙潭。姚暹渠涨溢,往往自苦池灌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