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龟山
在今河北涞水县北。《方舆纪要》卷12涞水县:石龟山“山岭有石状如龟,内有岩,可容千百人。下有龙湫。又山左一洞,深不可测,相传外狭内宽,有路可通广昌”。
在今河北涞水县北。《方舆纪要》卷12涞水县:石龟山“山岭有石状如龟,内有岩,可容千百人。下有龙湫。又山左一洞,深不可测,相传外狭内宽,有路可通广昌”。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仙峰寺。清光绪谭钟岳《峨山总图》有仙峰寺。
在今广东丰顺县西北建桥镇西。清设言岭关汛。
元置,属施州。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五十六里金洞司。元末明玉珍改为镇边五路总管府。
一名柳边堰。在今陕西勉县东南。《宋史·河渠志五》:“兴元府山河堰灌溉甚广,世传为汉萧何所作。嘉祐中,提举常平史炤奏上堰法,获降敕书,刻石堰上。中兴以来,户口凋疏,堰事荒废,累曾修葺,旋即决坏。乾道七年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流径紫石口。为拒马河支流。《水经· 巨马水注》: 紫石溪水 “又径圣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车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径圣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又名底柱山、三门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尚书·禹贡》: 导河积石,“东至于底柱”。《水经·河水注》: “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
即䄈鸿县、 旋鸿县。 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 《魏书·地形志》 䄈鸿县诸本下注: “一本作祗鸿。”
即今陕西旬邑县北看花宫。1940年陕甘宁边区新正县迁治于此。
①北宋元符二年(1099)改宗哥城置,属西宁州。即今青海平安县(平安镇)。《方舆纪要》卷64西宁镇:龙支城在“镇东南八十里。城西有龙支堆,因名”。②即龙耆。今青海海晏县(三角城)。在今青海省互助土族自
又名鸿却陂、鸿郄陂。西汉武帝时开凿,引淮水入陂灌田。在今河南正阳县与息县间。成帝时罢。《汉书·翟方进传》: “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遂奏罢之。”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