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睢水

睢水

①汴水支流。战国鸿沟 (汉代称狼汤渠) 支流之一。《汉书·地理志》 浚仪县: “睢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取虑入泗,过郡三,行千三百六十里。” 自今河南开封市东分古鸿沟东流,经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安徽濉溪、宿县、灵璧及江苏睢宁,至宿迁县南注入古泗水。此水仅存安徽濉溪、宿县一段。《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彭城大战,“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即此。自隋开通济渠后,开封县附近一段即淤废无水。宋时开封城东南一段又称白沟,逢雨潦时才可通百斛船,逾月不雨即涸。金、元以后,黄河南泛,故道上游日湮。明时仅残存夏邑、永城以下河道。至清代河南境内悉成平陆。乾隆中开浚睢河,自濉溪县以下疏为三股,由灵璧县浍塘沟以下导向东南至今江苏泗洪县由老汴河入洪泽湖,遂成今日濉河河道。

②即沮水。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源出今湖北保康县西南。东南流,至枝江县东入江。《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子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睢”。哀公六年 (前489),“江、汉、睢、漳,楚之望也”。即此。


古水名。(1)战国魏所开鸿沟支派之一,故道自今河南省开封县东鸿沟分出,东流经杞县、睢县北,宁陵、商丘南,夏邑、永城北,安徽省濉溪市南,宿州、灵璧、江苏省睢宁北,至宿迁西注入古泗水。隋开通济渠,开封附近一段即淤废无水。金元后黄河南灌,古道上游日湮。清代河南境内已成陆地,下游自灵璧以下渐次南移。乾隆中遂成今濉河。(2)即今湖北省西部沮水。《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年):“楚子涉睢即江。”哀公六年(前489年):“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皆即此。


猜你喜欢

  • 郧县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属均州。治所即今湖北郧县。同治 《郧阳县志》 卷1: “今郧县为汉郧乡,隶郧阳府,其得名则由郧关。” 明成化十二年(1476) 为郧阳府治。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

  • 哆啰满

    即今台湾花莲县。清乾隆间范咸 《台湾府志》 卷2有 “哆啰满社”。连横 《台湾通史·开辟纪》: 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山田长政赴暹罗,途次台湾,于时日本人在台日多,或采金于哆啰满,或寄居小琉

  • 子午道

    古代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原自今陕西长安县子午镇南穿过秦岭,通往今安康市境。《汉书·王莽传》:元始五年(5),“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经汉中”。颜师古注:“子,北方也。午

  • 水荫市

    即水银厂。今湖南保靖县南三十里水银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30作“水荫场汛”。

  • 谢眺北楼

    又名谢眺楼、谢公楼、叠嶂楼。南齐谢眺建。在今安徽宣州市城内。唐咸通中刺史独孤霖改名叠嶂楼。李白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诗云: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睛空……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杜牧 《题宣城开元寺

  • 武平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改大宁路置,属辽阳行中书省。治所在大定县 (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以东及长城以北,内蒙古老哈河、奈曼旗以南,辽宁医巫闾山、大凌河以西地区。后复为大宁

  • 泰宁县

    ①东魏兴和中侨置,为泰宁侨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②北宋元祐元年 (1086) 改归化县置,属邵武军。治所即今福建泰宁县。明嘉靖 《邵武府志》 卷3载叶祖洽 《泰宁县改邑名记》: “泰宁

  • 小岞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小岞。《方舆纪要》卷99 惠安县“獭窟山”条下:“又小岞山,在净山东十里。北对黄崎山,南控大岞山,邑境诸山之东趋于海者,至此三山而止。”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小岞巡司于此。清初废

  • 绵江

    即今江西瑞金市东绵水。《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瑞金县: 绵江 “源出陈石山,流五十里至县前合贡水,又合乌村智水、铜钵山灞水、罗田浮图水,流入会昌及雩都县境”。《清一统志·宁都州》: 绵江水 “在瑞金

  • 番禾郡

    十六国后凉升番和县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晋书·吕纂载记》: 吕弘 “改封番禾郡公”。即此。北魏改名番和郡。十六国后凉置,治番禾县(今甘肃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