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睢水

睢水

①汴水支流。战国鸿沟 (汉代称狼汤渠) 支流之一。《汉书·地理志》 浚仪县: “睢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取虑入泗,过郡三,行千三百六十里。” 自今河南开封市东分古鸿沟东流,经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安徽濉溪、宿县、灵璧及江苏睢宁,至宿迁县南注入古泗水。此水仅存安徽濉溪、宿县一段。《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彭城大战,“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即此。自隋开通济渠后,开封县附近一段即淤废无水。宋时开封城东南一段又称白沟,逢雨潦时才可通百斛船,逾月不雨即涸。金、元以后,黄河南泛,故道上游日湮。明时仅残存夏邑、永城以下河道。至清代河南境内悉成平陆。乾隆中开浚睢河,自濉溪县以下疏为三股,由灵璧县浍塘沟以下导向东南至今江苏泗洪县由老汴河入洪泽湖,遂成今日濉河河道。

②即沮水。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源出今湖北保康县西南。东南流,至枝江县东入江。《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子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睢”。哀公六年 (前489),“江、汉、睢、漳,楚之望也”。即此。


古水名。(1)战国魏所开鸿沟支派之一,故道自今河南省开封县东鸿沟分出,东流经杞县、睢县北,宁陵、商丘南,夏邑、永城北,安徽省濉溪市南,宿州、灵璧、江苏省睢宁北,至宿迁西注入古泗水。隋开通济渠,开封附近一段即淤废无水。金元后黄河南灌,古道上游日湮。清代河南境内已成陆地,下游自灵璧以下渐次南移。乾隆中遂成今濉河。(2)即今湖北省西部沮水。《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年):“楚子涉睢即江。”哀公六年(前489年):“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皆即此。


猜你喜欢

  • 黄金庄

    即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十里黄金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清河县图: 东北有黄金庄。

  • 中夏

    ①与指华夏族、汉族地区的“中国”同义。班固《东都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②指黄河流域,与广义的“中原”同义。《后汉书·马融传》:“明德曜乎中夏,威灵畅乎四荒。”《晋书·王珣传》:“时(桓

  • 伊和谷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乌鲁木齐县东南。《后汉书·班勇传》:延光三年(124),“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柳中”。

  • 贝子府

    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南贝子府镇。1922—1940年为敖汉南旗驻地。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城东南部。贝子府乡驻地。人口 2700。清雍正元年(1723年)敖汉旗固山贝子建府于此,故名。产玉米、高粱

  • 义武军

    唐方镇名。建中三年(782)置,治所在定州(今河北定州市)。领定、易、沧三州。后辖境有变化,较长期领易、定二州,相当今河北拒马河与唐河之间地区。北宋建隆二年(961)废。唐、五代方镇名。唐建中四年(7

  • 开原城

    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明史·朵颜传》:成化十年(1474),“复掠开原,庆云参将周俊击退之”。《清史稿·太祖纪》:天命四年(1619)六月,“上率兵攻开原,克之。斩马林等,歼其军”。皆此。今辽宁

  • 可咱隆

    即今伊朗德黑兰市南卡泽龙。《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可咱隆”。

  • 沉犀郡

    北周保定三年(563)置,属戎州。治所在武阳县(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岷江东岸)。《寰宇记》卷74犍为县:以沉犀山为名。“《益州地理志》云: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故以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犍为、沐川

  • 榆枣关

    明置,故址在今山西盂县北八十里御枣口村。《方舆纪要》 卷40盂县: “榆枣关在县东北一百十里,路亦通平山县,滹沱河所经也。”

  • 伊拉玛博啰山

    一作亦耳麻不莫剌山。古名积石山。即今青海东南部之阿尼马卿山。《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积石山,“《元史河源附录》:吐蕃朶甘斯东北有大雪山,其山最高,名伊拉玛博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