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路
元改真定府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定州、阜平以南,饶阳、武强、武邑、枣强以西 (安国、深泽、辛集、井陉除外),南宫、隆尧、临城以北地区。明复名真定府。
元改真定府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阜平、灵寿、鹿泉、正定、新乐、定州、无极、晋州、藁城、栾城、赵县、宁晋、柏乡、临城、元氏、赞皇等县市地。明洪武初复为真定府。
元改真定府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蠡县、定州、阜平以南,饶阳、武强、武邑、枣强以西 (安国、深泽、辛集、井陉除外),南宫、隆尧、临城以北地区。明复名真定府。
元改真定府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阜平、灵寿、鹿泉、正定、新乐、定州、无极、晋州、藁城、栾城、赵县、宁晋、柏乡、临城、元氏、赞皇等县市地。明洪武初复为真定府。
在今泰国南部湄南河下游,其都城即泰国之佛统。 名见 《大唐西域记》 卷10“三摩呾吒”条。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 卷1作杜和钵底。《通典》卷188作投和。《旧唐书·南蛮列传》 作堕和罗。
一作常。春秋鲁邑,后属齐。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诗·鲁颂·閟宫》: “居常与许。” 郑玄注: “常或作尝,在薛之旁。春秋鲁庄公三十一年,筑台于薛,是与周公有尝邑许。” 又 《史记·孟尝君列传》 《索隐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招信路置,治所在盱眙县 (今江苏盱眙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及安徽天长、五河、明光等县市地。后五河县改属泗州。二十七年 (1290) 府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
又名石花山。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16镇沅府:鸟连山“山高林茂,群鸟常集,因名”。
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3西凉录:西凉建初六年(410),“沮渠蒙逊率骑来攻,暠遣世子歆及别将朱元虎御之,战于马庙,歆败”。《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六年(410)胡三省注:“古者祭马祖,后
又名海涌山、武丘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七里。《越绝书·吴地传》: “阖闾冢,在阊门外,名虎丘。……筑三日而白虎踞上,故号为虎丘。”《吴地记》: “虎丘山,避唐太祖讳改为武丘。” 《南史·何求传》: “
即今福建南平市北房村口。《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房村口在 “府北五十里,与建宁府接界。自建宁而下者,至此为水陆会集之道,傍山临溪,据险而守,足为府境之保障。由此而南,则支径旁通,难于控御矣。
即龟兹国。都城在伊逻卢城 (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屈支国 “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即“龟兹国”。
①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东北古城。东汉移今临邑县北德平镇西南,改称西平昌县。北魏永熙二年(533)复还故治,仍名平昌县。北齐天保七年(556)移今临邑县北德平镇。五代唐改名德平县。②西汉
北宋置,为通州八盐场之一。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北西亭镇。清时置盐课大使于此。即今江苏省通州市西北西亭镇。宋、元时设盐场,明置有盐场巡检司,清时盐课大使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