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路
元改益都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蒙阴、滕州以东,枣庄、郯城以北,昌邑、胶州、即墨以西、以南地区。明洪武初改青州府。
元以益都府改置,治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寿光、昌邑以南,即墨、高密以西,日照、临沭、郯城以北,滕州、邹城、新泰、淄博、博兴以东地区。明洪武初改为青州府。
元改益都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蒙阴、滕州以东,枣庄、郯城以北,昌邑、胶州、即墨以西、以南地区。明洪武初改青州府。
元以益都府改置,治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寿光、昌邑以南,即墨、高密以西,日照、临沭、郯城以北,滕州、邹城、新泰、淄博、博兴以东地区。明洪武初改为青州府。
北宋置,属项城县。在今河南淮阳县南、沙河北岸。
即忽毡城。元察合台汗国地。在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附近。《元史·薛塔剌海传》: “从征回回、河西、钦察、畏吾儿、康里、乃蛮、阿鲁虎、忽缠、帖里麻、赛兰诸国,俱以炮立功。”
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宋宝祐 《重修琴川志》 卷4: 常熟山 “在县北三十七里,高一百五丈,周七里。本名铜官山,唐天宝六载,改今名”。
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南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红心,人口 6400。原为南京至北京驿道站。相传元末红巾军核心部曾驻此,故名红心铺,简称红心。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红心驿,设
又名九井。在今安徽亳州市城南。《新唐书·五行志三》: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亳州老子祠九井涸复涌”。
自今江苏苏州市经吴江至浙江嘉兴市。长74.4公里。为沪杭、京沪(今沪宁)两条铁路的联络线。1935年动工修筑,1936年建成。1944年被日本拆毁。旧铁路名。自江苏省苏州市至浙江省嘉兴市。经吴江、平望
指成臼水。故道由今湖北京山县西流至钟祥市南旧口入汉水。《左传》:定公五年(前505),楚昭王“奔随也,将涉于成臼,蓝尹亹涉其帑,不与王舟”,即此。指成臼水,故道由今湖北省京山县西流至钟祥市南旧口入于汉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鹿步。旧属番禺县,后在此设鹿步砦。明、清于此设鹿步巡司。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 番禺县东南有夏园。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永定二县边境析置,治所在太拔(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以恽代英烈士命名。1935年1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3年由上杭、永定两县析置。以纪念193
即今河北沽源县南之葫芦河。清乾隆《口北三厅志》卷2:乌可尔河“源出独石口北乌可尔老泉(即独石泉),西北流经察哈尔镶白旗界会随客河,西流注克勒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