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益州

益州

①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刘熙 《释名》 卷2: “益,阨也,所在之地险阨也。” 东汉应劭 《地理风俗记》 云: “疆壤益广,故名益州。” 辖境相当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武都、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西北,贵州除东边以外地区。王莽改为庸部。公孙述改为司隶校尉。东汉复为益州,治所在雒县 (今四川广汉市北)。中平中移治绵竹 (今德阳市东北黄浒镇),初平中复移治雒县,兴平中移治成都 (今成都市)。东汉以后辖境缩小。隋大业三年(607) 改为蜀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益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蜀郡,至德二载 (757) 升为成都府。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降为益州。端拱元年(988) 复为成都府,淳化五年 (994) 又降为益州,嘉祐四年 (1059) 又改为成都府。州境有成都平原,自秦汉以来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诸葛亮 《隆中对》 称: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②十六国西秦置,治所在漒川城 (今甘肃迭部县境)。《资治通鉴》: 东晋元熙元年 (419),“冬十月,以尚书右仆射王松寿为益州刺史,镇漒川”。

③北魏景明初改梁州置,治所在仇池郡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辖境相当今甘肃两当、成县、礼县以南和陕西凤县、留坝、略阳三县地。正始初改为南秦州。

④即西益州。北魏正始中置,治所在东晋寿郡(今四川广元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旺苍等市县及青川县东部地。梁大同中改为黎州,西魏改为西益州,废帝三年 (554) 改为利州。

⑤唐渤海国置,属率宾府。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附近渤海古城。辖境约当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一带。辽废。

⑥辽置,属黄龙府。治所在静远县 (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乡东北西小城子古城)。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县北部。后废。


(1)西汉置,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隋开皇初废,三年(583年)复置。大业元年(605年)改蜀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益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蜀郡。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又改成都府置益州,治成都、华阳二县(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成都市及周围地区。端拱元年(988年)复改成都府。淳化五年(994年)又为益州,后复为成都府。(2)辽置,治静远(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附近)。金废。


猜你喜欢

  • 拒敌堡

    明置,在今甘肃张掖市南四十里。《皇明职方地图》中卷甘肃边镇图有拒敌堡。

  • 小岩山

    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小岩山亦在司(今西山镇)北,与大岩山相连。”

  • 浙江亭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白塔岭下钱塘江滨。原名樟亭驿,为观潮胜地。宋 《淳祐临安志》 卷7引《舆地志》: “樟亭驿在钱塘县旧治之南五里,今为浙江亭。” 吴自牧 《梦粱录》 卷10馆驿: 樟亭驿 “即浙江亭也,

  • 黄泥巷镇

    即今江西大余县南黄泥巷。明、清皆有巡检驻防。

  • 盱台县

    秦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二十五里盱眙山麓。《史记·高祖本纪》: 秦二世二年 (前208),项梁 “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即此。西汉改为盱眙县。东汉复改为盱台县,属

  • 方山关

    在今陕西汉阴县西三十二里。《舆地纪胜》卷189引《元和志》云:方山关,“(唐)贞观十二年置,北阻方山,南临汉水,当东西驿站”。《宋史·高宗纪》:南宋绍兴二年(1132),“金人攻方山原,陕西统制杨政援

  • 预河

    在今河南修武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49修武县: 预河 “积涝而成,东注于卫辉府之卫河”。

  • 天宁庄镇

    清置,属嘉善县。即今浙江嘉善县西北二十二里天凝镇。

  • 双图山

    在今四川西充县东。《寰宇记》卷86西充县:双图山“在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68西充县:双图山“两峰相对,宛如图画”。

  • 瓦述崇喜长官司

    简称崇喜司。清雍正七年(1729)置,属理塘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雅江县西北红龙乡(崇喜寨)。宣统三年(1911)改流,地属河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