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县
①唐武德二年(619)置,属中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西北。贞观元年(627)废。
②五代晋天福四年(939)改长松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松阳县。以白龙津得名。北宋咸平二年(999)改松阳县。
古县名。(1)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山西省隰县西南。属中州。贞观元年(627年)废。(2)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改长松县置,治今浙江省松阳县。属处州。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改名松阳县。
①唐武德二年(619)置,属中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西北。贞观元年(627)废。
②五代晋天福四年(939)改长松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松阳县。以白龙津得名。北宋咸平二年(999)改松阳县。
古县名。(1)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山西省隰县西南。属中州。贞观元年(627年)废。(2)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改长松县置,治今浙江省松阳县。属处州。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改名松阳县。
在今湖北松滋县北老城镇东。《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一柱观,“《皇朝郡县志》云:‘在松滋县东邱家湖中。’按《渚宫故事》: ‘宋临川王义庆在镇,于罗公洲立观甚大,而惟一柱”’。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清松筠《丁已秋阅吟·朗噶孜》 诗注: “朗噶孜本名那噶尔孜。”见“浪卡子县”。
①西晋太康中置,属幽州。治所在下洛县(北魏改名广宁县,今河北涿鹿县)。辖境相当今河北涿鹿县。北魏孝昌中废。②十六国西秦置,治所在今甘肃漳县西南五里。北魏景明三年(502)置鄣县为郡治。辖境相当今甘肃漳
元初升博兴县置,属益都路。治所即今山东博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县。元初升博兴县置,治今山东省博兴县。辖境相当今博兴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吉山下。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5《城厢》:有“元山镇”。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宁县记:“元山镇在城南四十里。”(1)在四川省平昌县北部。面积38.8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元
即今江西吉水县西北阜田镇。清置巡司于此。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攸县 (今湖南攸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湖南攸县、茶陵及株洲市、株洲县等地。贞观元年 (627)废。②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勃弄县 (今云南弥渡县南二十里寅
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121清平县: “盔山在县 (今炉山镇) 西三里。形如覆釜。一名锅底山。”
即八百桥镇。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三十里八百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六合县: “八柏桥镇在城东北三十里。”
指今山西境内长城诸口。以别于北口。指今山西省境内长城诸口,以别于北口。明顾炎武有《自大同至西口》诗。旧中国灾民外逃,有“闯关东、走西口”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