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土镇

白土镇

①北宋置,属长江县。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天福镇白土坝。《清一统志·潼川府二》 “客馆镇”条下:“又有白土堡在长潭之西,即故白土镇也。”

②北宋置,属龙水县。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斗乡。

③金置,属萧县。即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六里白土镇。因盛产白瓷土而得名。今于此发现古窑址。

④即今江苏句容县东四十里白兔镇。《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句容县:白土镇“为句容、丹阳之中路。元置税务。今白埠公馆置于此”。


(1)在河北省磁县西部。面积63.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土,人口 4620。以村近白土山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同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煤资源丰富。有采煤业及耐火材料、炼焦、铸造等厂。有公路通磁州、峰峰。古迹有古瓷窑遗址。(2)在安徽省萧县东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土,人口 4600。因盛产白土而得名。1949年设白土乡。1958年属皇藏公社,1961年析置白土公社。1985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小麦、甘薯、大豆等。有煤矿和采石场。合徐、连霍高速公路在此交会。(3)在江西省丰城市东北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土圩,人口 1000。以地形似白鹭取名白鹭,后讹称白土。1949年设白土等乡,1958年设白土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稻、花生、甘蔗、棉花、油菜籽等。有煤矿及农机、砖瓦、轧花、粮油加工等厂。有公路西接105国道。(4)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西部、北江西岸。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土街,人口 1400。因境内山坡风化物多为白色,故名。明有白土村,清康熙年间设都。1949年后属龙归区。1962年析置白土公社,1986年建镇。属丘陵性北江谷地。主产双季稻,并产红瓜子、甘蔗、花生和蔬菜等。为县粮、糖主产区。有茶叶加工、农机修配等厂。曲江县白土糖厂、广东省畜牧示范场设此。有公路通马坝接106国道。北江可通20吨以下轮船。(5)在广东省高要市中部偏东南。面积108.8平方千米。人口7.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土,人口 9030。地下多为白色黏土,故名。唐初成聚落。1912年属高要县第三区。1959年设白土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地处宋隆河谷地丘陵区。产稻、花生、烟叶、黄麻、蒲草等。有电机、铁木、铸造、陶瓷、饮料、服装、蒲草编织、粮油加工等厂。肇江公路经此。(6)在重庆市万州区东南部。面积54.6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土,人口950。清为市郭里前六甲。1929年置白土镇。因镇驻白土坝故名。1938年改为白土乡。1953年划分成白土、丁家坪、地宝滩、普子岭四乡。1955年丁家坪乡并入。1958年为白土公社。1984年复名白土乡。1992年由白土、大林二乡合并置白土镇。产稻、玉米、小麦。以烟叶著名。有电站、酿造、建材等企业。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猜你喜欢

  • 达浒市

    即踏浒市。今湖南浏阳市东北达浒乡。

  • 欠对山

    又作次对山。在今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南境,为大兴安岭南段。《隋书·北狄传》:“南室韦……土地卑湿, 至夏则移向西北贷勃、欠对二山,多草木,饶禽兽,又多蚊蚋,人皆巢居以避其患。”古山名。又作次对山。即今黑

  • 石新妇山

    亦名三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东北。《舆地纪胜》卷20徽州:三新妇山“在祁门东北二十里。每春雨初晴, 若彩服艳妆焉”。《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石新妇山“高四十一仞, 周二十五里,北接黟县武亭山。上有三石

  • 渔阳县

    ①秦置,为渔阳郡治。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三十里。《史记·陈涉世家》: 秦二世 “发闾左适戍渔阳”,《正义》 引 《括地志》: “在渔水之阳”,因名。西晋废,后复置。北魏属渔阳郡。北齐废。②隋大业末

  • 安俾县

    西汉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地区或宁夏南境。东汉废。

  • 仆固州都督府

    唐置,寄治朔方县界。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

  • 庙底沟遗址

    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庙底沟村,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53年发现,1956年9月和1957年3月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在此发掘,发掘面积4480平方米。在仰韶文化层中,发现有方形浅竖穴房基、灰坑及

  • 涿鹿中卫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置,直隶后军都督府。治所即今河北涿州市。后废。明永乐中置,治今河北省涿州市。属后军都督府。清顺治九年(1652年)省入涿鹿卫。

  • 宛委山

    一名玉笥山。又名天柱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吴越春秋》 卷6: 大禹 “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即此。

  • 垂河

    即碎叶水。亦名吹河。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元朝秘史》 卷5: “王罕又走去回回地面垂河。”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