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
①在今福建德化县城西南。明 《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 琼山 “在德化县西南,一名囷山。上有石堂、石灶、石鼎。相传秦汉间有隐士居此修炼”。
②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南六十里。《元丰九域志》卷9: 琼山县 “有琼山”。《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引《图经》 云: “琼之取义盖琼山县奉化乡有琼山、白玉二村,土石皆白,似玉而润,种藷其上特美。所产槟榔,其味尤佳。”
①在今福建德化县城西南。明 《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 琼山 “在德化县西南,一名囷山。上有石堂、石灶、石鼎。相传秦汉间有隐士居此修炼”。
②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南六十里。《元丰九域志》卷9: 琼山县 “有琼山”。《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引《图经》 云: “琼之取义盖琼山县奉化乡有琼山、白玉二村,土石皆白,似玉而润,种藷其上特美。所产槟榔,其味尤佳。”
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雁翅镇硃窝村。明万历中李庸率矿工起义于此。
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南。《史记·赵世家》:“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括地志》:“王泽在绛州正平县南七里也。”在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南。西通汾水,上有王桥。《史记·赵世家》:赵襄子奔保晋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井州。治所即河北鹿泉市。《元和志》 卷17获鹿县: “以鹿泉在汉县南,因为县。” 大业初废。义宁初复置,属恒山郡。唐属恒州,至德元年 (756) 改名获鹿县。古县名。隋
①县名。西汉武帝置,属广汉郡,为北部都尉治。治所在今甘肃省文县西北五里。东汉为广汉属国治。三国魏改为阴平县。②古道路名。为今甘肃入四川的重要道路。因文县古名阴平,故名。自今甘肃文县东南行,翻越摩天岭,
在今湖南邵阳市、邵阳县及附近之地。《方舆纪要》卷81邵阳县:十五寨,“《志》云,邵阳县有十五砦。宋初以蛮寇抄掠,命将讨平之,置寨戍守,曰武冈、真田、白沙、水竹、界冈、三堂、罗尾、盆溪、塘儿、古限、查水
唐六胡州之一。调露元年 (679) 以处突厥民置,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或鄂托克前旗境。神龙三年 (709) 属兰池都督府,寻改为县。开元十年(722) 复置。后废。
隋开皇六年 (586) 置,治所在阳信县 (今山东阳信县南七里)。大业二年 (606) 改沧州,后又改渤海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改棣州,寻废;贞观十七年 (643) 又置,移治厌次县 (今山东
①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南辉河,为海拉尔河支流。《清一统志·黑龙江》: 辉河 “在呼伦布雨尔南三十里。源出东南兴安岭,西北流察罕托罗海界,东折入伊棉河”。注入开拉哩河。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4
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西南陶吴镇西北二百余步。北宋元祐五年 (1090) 凿。《明一统志》 卷6应天府: 响井 “在江宁县南六十里。井阑有 ‘元祐五年’ 四字。或以纱帛蒙其上,以物击之作鼓声; 或以瓦石
金章帝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云峰山麓,与金世宗兴陵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