琯头
即今福建连江县南琯头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连江县西南有琯头。
集镇名。在浙江省乐清市西南部、瓯江北岸。属北白象镇。人口2020。元设巡检司。明置镇。明为温台驿道最南驿,名横春驿。设馆舍,名馆头;后演作今名。有五金、电器等厂。为乐琯运河南终点。杭温公路经此。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赵构避金兵至此。
即今福建连江县南琯头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连江县西南有琯头。
集镇名。在浙江省乐清市西南部、瓯江北岸。属北白象镇。人口2020。元设巡检司。明置镇。明为温台驿道最南驿,名横春驿。设馆舍,名馆头;后演作今名。有五金、电器等厂。为乐琯运河南终点。杭温公路经此。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赵构避金兵至此。
一名碛矶。在今安徽芜湖市西北沿江弋矶山北。《陈书·周文育传》:“徐嗣徽引齐寇渡江据芜湖,诏征文育还京。嗣徽等列舰于青墩,至于七矶,以断文育归路。”《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七矶“在芜湖县西北十五里”。
在今河南中牟县北。《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同光四年 (926),帝至万胜镇,登路旁荒冢,“问冢名,对曰: ‘里人相传为愁台。’ 帝弥不悦”。即此。
五代后蜀置,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三里。《宋史·王全斌传》: 乾德二年 (964) 伐蜀,崔彦进等 “遂进击金山砦,破小漫天砦”。即此。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匡城乡。《春秋》: 文公十一年 (前616) 夏,“叔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杜注: “宋地,在陈留襄邑县西。” 《战国策· 齐策二》: “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3东平州: 蚕尾山在 “州 (今州城镇) 北三十里。联络望山、卧牛诸山。下有小洞庭湖。又有黄华山、凤山,在其左右,群峰环抱,为州之胜”。
在今湖北安陆市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县: 蔽山 “山如屏嶂,遮蔽南北,其阴即应山县界”。
即容美洞。在今湖北鹤峰县。《元史·泰定帝纪》: 泰定元年 (1324) 十二月,“夔路容米洞蛮田先什用等九洞为寇,四川行省遣使谕降五洞,余发兵捕之”。即此。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和静县北。
清雍正五年(1727)改五开卫置,为黎平府治。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1914年移治锦屏乡,改为锦屏县。古旧县名。清雍正五年(1727年,一说三年)改五开卫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为黎平府治。1913年废府
北宋宣和七年(1125)改庆州置,治所在安化县(今甘肃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庆阳、合水以北,环县以东,陕西志丹以西,定边以南地区。金为庆原路治。元属巩昌路。明属陕西布政使司。清属甘肃省。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