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州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至元二十一年(1284) 废。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治今云南大理市北旧大理。二十一年废。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至元二十一年(1284) 废。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治今云南大理市北旧大理。二十一年废。
即镇远桥。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白塔山下黄河上。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改建为铁桥。宣统《甘肃新通志》 卷9皋兰县: 镇远桥,“ 《国朝齐世武天下第一桥记》: 皋兰有桥绵亘黄河上游,其称为天下第一桥
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清史稿·地理志》: 新建县有 “望湖亭”。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方舆纪要》卷68通江县:马鞍寨在“县东七十里”。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北周废。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一里。《清一统志·郴州一》:苏仙岭“以苏耽得名”。在湖南省郴州市东2.5千米处。又称苏仙山、马岭山、牛皮山、白马岭、龙头岭等。传说汉苏耽于此得道飞升称今名。海拔526米。山势秀丽,万木
①在今安徽青阳县南。《清一统志·池州府二》: 临城废县 “在青阳县南…… 《县志》: 临城镇在今县南五里”。②即今山东枣庄市西薛城。北魏时曾于此置永兴县,北齐废。向为南北陆路孔道。明、清时为临城驿。清
即颍口。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颍河入淮之口,即古西正阳镇。《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即此。春秋楚地。指今安徽省颍上县东南、颍水入淮之处。《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
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53临潼县: 清水陂 “多水族之利”。
唐武德八年 (625) 置,即今江西贵溪县。《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 雄石镇 “有巨石雄踞溪浒,因名。俗呼阵石。《志》 云,镇在唐末为江闽要冲,常置镇遏使于此宿兵守卫。五代时杨氏、李氏相仍置
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双髻山附近。《清史稿· 向荣传》: 咸丰元年 (1851),太平军据守紫荆山,“荣偕乌兰泰等迭夺猪仔峡、双髻山要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东北。两山对峙,中通一线,十分陡险。清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