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山
亦名两岐山。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寰宇记》 卷73九陇县: 两岐山 “在县西北二十七里。李膺记: 此山出木,堪为船。本琅岐山,语讹为两岐山也”。琅岐水因以而名。
亦名两岐山。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寰宇记》 卷73九陇县: 两岐山 “在县西北二十七里。李膺记: 此山出木,堪为船。本琅岐山,语讹为两岐山也”。琅岐水因以而名。
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鸭绿江畔虎耳山。民国 《奉天通志》 卷81 安东县: 虎耳山“突兀江畔,双峰矗峙,恰如伏虎,故名”。为边防要地。
在今湖北荆沙市。《北史·何妥传》: 南朝梁末,“时兰陵萧眘,亦有俊才,住青杨巷,妥住白杨头。时人为之语曰: ‘世有两俊,白杨何妥,青杨萧眘’。其见美如此”。
即古㶟余水。 亦名榆河。 即今北京市东北温榆河。源自居庸关,南流经昌平县西至沙河镇为其上游北沙河,东南经顺义县至通县北入北运河。《汉书·地理志》 上谷郡军都县: “温余水东至路,南入沽。
即今山西蒲县南之昕水河。源于县东北,南流至乔家湾西折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41蒲县:第一河 “在县城西。源出赵城县之七佛峡,流经此,又西至大宁县界,入于大河。以山溪众水所宗,因名”。
即今黑龙江海林市西南长汀镇。为中东铁路海林支线终点站。
亦谓之三湘浦。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即洞庭湖水入长江处。
北宋政和七年(1117)置,属成都府路。治所在石泉县(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安县二县地。南宋宝祐中移治龙安县(今安县东北)。元改为安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升石泉县置
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南三华镇。《方舆纪要》卷102翁源县:三华镇“在县北三十里三华山下。有城,嘉靖中筑,控制诸隘为保障”。在广东省翁源县中南部、滃江沿岸。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华街
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元和志》卷31犍为县:沉犀故城“在县东南三里”。《方舆纪要》卷72犍为县:沉犀城,“《志》云:后周保定初置沉犀郡治此,隋开皇初废。或曰即故犍为县故治”。
即今四川江油市。清雍正七年(1729)于此置巡司。商贾辐辏,为药材集散地。1951年迁江油县治此。(1)在广东省紫金县东北部。面积170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坝圩,人口1570。因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