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镇
①在今山西浮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平阳府一》“东张镇”条下:王村镇“在县北二十里”。
②清置,属郃阳县。即今陕西合阳县西南王村
镇。
(1)在山西省襄垣县北部。面积137.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村,人口2.5万。1949年设襄垣县第六区。1956年设王村公社,1984年复乡,2000年置镇。盛产枣、西瓜。有酿酒、皮桶、面粉、塑料制品等厂和果园。有公路接榆长公路。(2)在安徽省歙县西部偏南。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村,人口2300。1949年分属王川镇、石南乡。1952年置王村乡,1958年属王村公社,1983年复为王村乡,1984年改置王村镇。产稻、小麦、玉米、茶叶、蚕茧、蔬菜等。有化工、粮油加工、木材加工、制茶等厂和养貂场、渔场。为县西粮、茶及蚕茧集散地。为王街公路起点,西至篁墩接慈张公路。(3)在山东省即墨市东北部。面积83.2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村,人口2000。据村东发现的东周墓群考证,此村为一古老居民点。明永乐二年(1404年),吴、姜两姓从云南迁居王村。明万历《莱州府志》载:王村是即墨县十三乡集之一。1946年属即东县六区(王村区)。1952年建王村乡,1956年为即墨县王村区。1958年为王村乡,后建王村公社。1984年置王村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等。有木工机械、冷藏等厂和建筑企业。王段、王上、雄山公路经此。古迹有大汶口文化遗址、东周墓群、汉墓群。(4)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西南部。面积57.5平方千米。人口5.17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村,人口6000。明初建村,村处交通要道,王姓在此开设店铺,故称王村店。现简称王村。1957年设王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建镇。2001年彭阳乡并入。有东宝山、西宝山等。范阳河支流白河流经镇内。主产粮食、蔬菜。铝土、焦宝石等蕴藏丰富,为省铝土、焦宝石重要产地之一。山东王村铝土矿、山东第二耐火材料厂等驻此。有黏土矿和酿造、碳素等厂。所产王村醋、黄酒有名。为王潍公路起点,胶济铁路、济青公路经此。镇内西铺村有蒲松龄执教故址,《聊斋志异》即在此成稿。(5)在河南省荥阳市西北部、黄河南岸、陇海铁路南侧。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村,人口5270。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战窦建德曾留宿于此,名王留村,后改今名。199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有钢铁、化工、铸造、水泥、纺织、机械等厂。连霍高速公路、荥王公路经此。古迹有唐建观音寺遗址。(6)在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西北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新乡市区建设西路。1966年置西王村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置镇。主产小麦、蔬菜,多果园。有毛巾、化工、塑料等厂。新辉、新合公路纵横境内。(7)在湖南省永顺县南部、酉水北岸。面积113.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村,人口540。以王姓首建村庄得名。汉为酉阳县治。1952年置王村镇。1958年属高坪公社,1961年属大坪公社,1980年更名王村公社。1983年置镇。产稻、玉米、甘薯、柑橘、烤烟等。有织锦、农机加工、酿酒、酱油等厂。镇区为千年古镇,依山傍水,青石板街道、河边吊脚小木楼别具特色。为影片《芙蓉镇》拍摄地。有圩场,为县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酉水可通航。古迹有溪州铜柱、汉古墓群。名胜有猛洞河景区。(8)在四川省井研县西南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村,人口1070。以驻地王村场得名。1950年为王村乡,1958年改超美公社,1962年析置王村公社,1983年复名王村乡,1992年置王村镇。产蚕茧、柑橘。有造纸、酿酒、制盐、水泥预制件等厂。为农副产品交易地。内乐公路经此。(9)在陕西省合阳县西部。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中王村,人口2140。明已名王村,清雍正年间设王村镇。1949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烤烟、甜菜。矿产有煤。有农具、面粉、副食品加工、棉绒、电石、磷肥、活性炭等厂。为县西部主要农贸集市。侯西铁路、西禹公路经此。古迹有明建玄武青石殿。(10)在陕西省乾县南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 2.8 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王村,人口4120。1951年设大王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名王村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毛纺、磷肥、酿造、农机修造等厂。乾普公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