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尔德尼城
亦作德勒德尼城。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西北黑龙江岸。乾隆 《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图》: 文苏苏河口北有 “德勒德尼城”。清陈仪 《陈学士文集》 卷10萨布素传: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公别以舟师由黑龙江泝流而上,抵特尔德尼城,遇鄂罗斯舟八艘,见我师而遁,公追及之,宣上德意,降七十余人,送京”。
亦作德勒德尼城。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西北黑龙江岸。乾隆 《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图》: 文苏苏河口北有 “德勒德尼城”。清陈仪 《陈学士文集》 卷10萨布素传: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公别以舟师由黑龙江泝流而上,抵特尔德尼城,遇鄂罗斯舟八艘,见我师而遁,公追及之,宣上德意,降七十余人,送京”。
①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海澄县:云盖山“在县东南,有石室,容数百人。岩岭巉峻,云气尝覆其顶”,故名。②在今湖南长沙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云盖山“峰峦秀丽,望之如盖。亦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①在今河北涞源县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44广昌县:白石山“山多白石,有白石谷口,路通直隶唐县”。②在今辽宁辽阳县东。《辽史·地理志》东京辽阳府:“白石山亦曰横山。”③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三十里。《越
即汉代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县西北巴里坤湖。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4:巴尔库勒淖尔,“旧音巴里坤淖尔。在镇西府城西北十五里。周一百二十余里。源出天山北麓,西北流百余里。汇为巨浸”。
①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元和志》卷49柔远县:“县东有柔远故镇,因以为名。” 神功元年 (697)废。②唐至德二年 (757) 改安远县置,为唐林郡治。治所在今
①三国魏改左冯翊置,治所在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洛川县以南,宜君、蒲城二县以东,渭河以北地区。北魏移治高陆县(今陕西高陵县)。辖境缩小。北周废。隋大业三年(607)复置于冯翊县
1941年置,属贵州省。治所在打鼓新场 (今贵州金沙县)。金沙县有金沙里,为富庶之区。县名金沙取 “地区富庶,砂土与黄金同价” 之义。在贵州省北部,邻接四川省。属毕节地区。面积 2524 平方千米。人
亦作罗渌洞。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南、桂平县西北罗渌山。《明史· 广西土司》:嘉靖十八年(1539),征讨大藤峡瑶民,“右军万六千人,分四道,攻碧滩、罗渌上、中、下洞等巢”。
即台湾。指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清徐怀祖《台湾随笔》称:“明季莆田周婴著《远游编》,载《东番记》一篇,称台湾为台员,盖闽音也。”
①又名菱水、陵水、濑水、永阳江、九阳江、颍阳江。在今江苏溧阳市。即 《汉书·地理志》所谓中江。《汉书·地理志》 溧阳县应劭注: “溧水所出南湖也。” 由今安徽芜湖市东流入江苏境内,经高淳、溧阳、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