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山
在今青海海晏县西北西川河发源处。《明一统志》 卷37: 热水山 “在西宁卫城南五百里。山南出暖水,流入青海。北有泉,即西宁河源”。
在今青海海晏县西北西川河发源处。《明一统志》 卷37: 热水山 “在西宁卫城南五百里。山南出暖水,流入青海。北有泉,即西宁河源”。
①隋大业五年 (609) 置,属且末郡。在今新疆且末县附近地。隋末废。②金改肃宁城置,属河间府。治所即今河北肃宁县。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入河间县,后复置,属河间路。明属河间府。民国初属直隶津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南二十八里泥汊镇。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又称泥汊口。即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南泥汊镇。为滨江要地,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亦作乌海。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的托索湖(冬给诺纳湖)。《隋书·地理志》 河源郡: “有七乌海。”一说即今玛多县东北与兴海县交界处之苦海。《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侯君集等讨吐谷浑“追及伏允于乌
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六十里杀虎口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杀虎堡“嘉靖二十三年置,万历三年增修,周二里。分边二十里零。堡逼近寇巢。兔毛河直通塞外,川原平衍,便于长驱,往往由此入犯。隆庆五年设市场于此
当在今辽宁朝阳市境。《资治通鉴》: 唐开元十八年 (730),契丹 “可突干寇平卢,先锋使张掖乌承玼破之于捺禄山”。胡三省注: “开元初,置平卢军于营州。”营州今辽宁朝阳市。
又名武阳渡。即今江西南昌县 (莲塘镇)东南武阳镇。《方舆纪要》 卷84南昌县 “武阳水” 条下: “武阳渡一名辟邪渡。”
在今陕西华县东南十五里。《新唐书·地理志》 郑县: “东南十五里有罗文渠,引小敷谷水,支分溉田,皆开元四年诏陕州刺史姜师度疏故渠,又立堤以捍水害。”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乌铁岩“在县东二里。其第二峰尤陡峻。元末居民多避乱于此”。
在今青海久治县西北。《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 “河行昆仑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阔即及阔提,二地相属。”
又名初喜庵。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嵋山钻天坡上。清嘉庆 《峨眉县志》 卷2: 洗象池 “在峨山钻天坡上。原名初喜亭。寺左有石砌六方小池,即洗象池。因以名寺”。今寺为清康熙年间建。“象池夜月” 为峨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