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黄河北岸。十六国西秦依天然岩洞开凿而成。《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会两川,右合二水,参差夹岸连壤,负险相望。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 立石数百丈, 亭亭桀竖, 竞势争高, 远望㠁㠁,若攒图托霄上。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故 《秦州记》曰: ‘河峡崖傍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卷。亮南安人也。’” 现存窟龛一百八十三个,造像近八百身,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九百平方米。炳灵寺是藏语的译音,意为 “十万佛”。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甘肃省永靖县西约50千米、黄河北岸积石山中。炳灵寺旧名龙兴寺,又名灵岩寺。炳灵为藏语“千佛”或“十万佛”之意。有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以下寺最为壮观,窟龛造像凿于大寺沟右侧峭壁上,长2千米,上下4层,高低错落,幢盖纵横,濒临黄河,气势庄严。现保存西秦、北魏、北周、隋、唐至明清各代窟龛183个(窟34个,龛149个),大小石雕佛像694尊,泥塑82尊,壁画900平方米。塑像高者27米,小者20余厘米。另有石雕方塔1座、泥塔4座。唐代作品约占三分之二,艺术造诣精湛,造型丰满潇洒,富有朝气和生命力。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称:“河峡崖旁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现编号169窟即唐述窟,内有精美的西秦造像,刚健挺拔,栩栩如生。壁画中神人衣袂飘逸,色泽绚丽,构图古雅,画上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造像题铭。是全国石窟中迄今发现最早的题记。1967年兴建刘家峡水库时,在窟前修筑防水大坝,坝前波光潋滟,坝后岩窟崔嵬。寺与水库相连,乘游艇从刘家峡水库大坝西行,可直达窟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炳 灵 寺 石 窟


猜你喜欢

  • 欧阳长官司

    明洪武三年 (1370) 改欧阳寨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欧阳。寻属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 (1403) 复置,属贵州卫。后属黎平府。清以后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欧阳寨长官

  • 舞水

    即��水。 古汝水支流。 故道在今河南舞钢市和西平县境。即“��水”。

  • 夏、商、周国名。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二十四里葛伯屯。《尚书· 商书 · 仲虺之诰》: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 《孟子· 滕文公》: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春秋》: 桓公十五年 (前697)

  • 鹿角关

    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十五里,接陵县界。古大河所经。唐于此设关。《元和志》 卷10临邑县:“鹿角关,在县西北七十里。隋大业三年废。” 元于钦《齐乘》 卷1平原岭: “德州东南七十里有望远台、寿公庵。岭上鹿角

  • 三山谷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与江口县交界处之梵净山。《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

  • 郭勒亨噶珊

    亦作郭勒痕、郭勒肯。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北岸哈拉恩附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有“郭勒痕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卷17: 混同江北岸,

  • 波罗城

    ①即今河北隆化县。清光绪 《畿辅通志》卷67: 波罗城,“城东南有黄姑屯,即波罗河屯,西为行宫,有巡检千总驻守”。②即辽上京临潢府城。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林东镇) 南沙里河注入乌力吉沐沦河处。《清一

  • 广惠寺

    ①在今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清一统志·正定府》:广惠寺“在正定县东南。一名华塔寺。《旧志》:唐贞元中建。本朝乾隆十五年,高宗纯皇帝圣驾自河南回銮,有《登正定广惠寺多宝塔御制诗》,并考据寺碑,知寺

  • 八角山

    ①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八里。《方舆纪要》卷43武乡县:八角山“以山形八角而名”。②在今甘肃陇西县北。《方舆纪要》卷59巩昌府陇西县:八角山“在县北八十里,以山岩层峙而名”。《清一统志·巩昌府一》:“在陇

  • 大同右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徒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清顺治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