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炭山

炭山

①又名陉头、凉陉。在今河北独石口外滦河上游。为辽帝、皇后避暑、狩猎之地。《辽史·地理志》 归化州下: “炭山,又谓之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于此。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纳凉于此。唯松棚数陉而已。”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谓契丹主阿保机 “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并称 “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也”。《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 炭山在 “司西南二十里”。又引宋白曰: “汉城在檀城西北五百五十里,城北有龙门山,山北有炭山。炭山西,即契丹、室韦二界相连之地,其地在滦河上源。” 或谓即今河北独石口外之黑龙山。

②在今甘肃永昌县东南。《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炭山 “在永昌县东南二十里。产石炭”。

③在今宁夏中卫县西南三十里。清乾隆 《宁夏府志》 卷3: 炭山 “夜有火光”。宣统 《甘肃新通志》卷7: “山产石炭,近西一带有火,历年不息,俗呼为火焰山。”


古山名。又称陉头或凉陉。在今河北省沽源县东南、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滦河上源闪电河源流地带。为辽、金皇帝避暑及游猎之地。


猜你喜欢

  • 悦来墟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白渡镇东南之悦来村。清光绪 《嘉应州志》 卷1: 悦来墟在 “城东四十里。道光丙申年建,有铺五十余间”。

  • 辽滨塔堡

    清置,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北辽滨塔村。《清一统志·奉天府二》:十方寺堡“在承德县(今沈阳市)西北九十里。相近有辽滨塔堡”。民国《奉天通志》卷76:辽河西南经辽滨塔村, “村中有塔,因地而名之曰辽滨塔”。

  • 序水

    又作序溪、溆水。即今湖南沅水支流溆水。源出今湖南溆浦县南,北流至县南折西入沅江。《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义陵县:“鄜梁山,序水所出,西入沅。”古水名。又称序溪。即今沅水支流溆水。《汉书·地理志》武陵郡

  • 方山原

    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二年(1142),金人遣贺景仁来分划,“乃割商、秦之半,存上津、丰阳、天水三邑及陇西成纪余地,弃和尚原、方山原,以大散关为界”。在今陕西省宝鸡市

  • 岭海

    即岭南。因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新唐书· 李靖传》: 武德四年 (621),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

  • 府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宗州。九年 (626)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赵伏城。唐武德九年(

  • 南渡江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方舆纪要》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 南渡江在 “府东南十里。源发五指山,历临高、澄迈、定安三县界会诸水,至此北流,至白沙入于海”。海南省第一大河。《泰族僮族粤族考》:“僮语、暹罗

  • 应平县

    明置,属交州府威蛮州。治所在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应和、彰美一带。《明史·安南传》:宣德元年(1426),王通讨黎利,“马瑛败贼清威,至石室与通会,俱至应平宁桥”。

  • 蒲圻口

    亦名陆口。即今湖北嘉鱼县西南陆溪镇。三国吴之军事重镇。《明史· 地理志》 嘉鱼县:“西北滨大江,有陆水流入焉,曰陆口,亦曰蒲圻口。”又作蒲矶口、刀环口、陆口、陆溪口。陆水入长江之口。在今湖北省嘉鱼县西

  • 南椗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南椗。见于清 《海国闻见录》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