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 (鑪) 霍县
1912年改章谷委员置,属边东道。治所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 (旧炉霍)。任乃强《西康图经》 (地文篇) 《正译·七十八·昌都炉霍名义辨》: “查炉霍建置历史,始知其为纯粹之汉名。霍谓霍尔,炉谓西炉。同治中,而辖霍尔诸部,故命名炉霍。土人则至今称其地为章谷也。”“炉霍”,藏语意为 “山岩村”。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2年迁今炉霍县 (新都镇)。1955年属四川省。
1912年改章谷委员置,属边东道。治所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 (旧炉霍)。任乃强《西康图经》 (地文篇) 《正译·七十八·昌都炉霍名义辨》: “查炉霍建置历史,始知其为纯粹之汉名。霍谓霍尔,炉谓西炉。同治中,而辖霍尔诸部,故命名炉霍。土人则至今称其地为章谷也。”“炉霍”,藏语意为 “山岩村”。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2年迁今炉霍县 (新都镇)。1955年属四川省。
①三国魏改左冯翊置,治所在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洛川县以南,宜君、蒲城二县以东,渭河以北地区。北魏移治高陆县(今陕西高陵县)。辖境缩小。北周废。隋大业三年(607)复置于冯翊县
即今青海平安县西南祁家川水(三合沟)。《水经·河水注》:“湟水又东,安夷川水注之。水发远山,西北流,控引众川,北屈,径安夷城西北,东入湟水。”
一名建江。福建省最大的河流。长度及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之半。北源建溪出仙霞岭,中源富屯溪和南源沙溪均出武夷山脉。在今南平市附近汇合后始称闽江,东南流到福州淮安附近分南北二支,至马江罗星塔复合,折向东北
一名神山岭。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化大岭。《寰宇记》 卷169儋州洛场县: “浴泊石神在昌化县 (治今昌城镇) 西北二十里。石形如人帽,其首面南。侧有桔、柚甘香,云不可携,去即黑雾暴风骇人。池中
即今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镇。清代属云龙州,乾隆十二年(1747)置六库土千总。云贵总督硕色《处置秤戛等处分隶奏摺》载有六库,谓“接壤云龙,应归云龙州管辖”。傈僳语“六”为龙,“库”为洞,意即龙
在今甘肃正宁县东北。《晋书·姚苌载记》: 东晋太元十二年 (387),“ (苻) 登冯翊太守兰犊与符师奴离贰,慕容永攻之,犊遣使请救。……遂师次于渥源。师奴率众来距,大战,败之,尽俘其众”。“渥” 乃
在今新疆阿合奇县西南哈拉布拉克乡。清光绪《新疆四道志》:乌什“卡拉布拉卡,在城西四百四十里”。
在辽南京皇城的西南角,今北京城西南部。《辽史·地理志》 南京析津府载: “大内在西南隅。皇城……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
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东峰。马明卿《华岳志》:“岳顶东峰曰仙人掌,峰侧石上有痕, 自下望之,宛然一掌,五指具备。”东汉张衡《西京赋》:“高掌远蹠,以流河曲。”《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引曹植《述征赋》:“表
又名征罗亭。东晋太元年间建,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晋书·谢万传》: 谢万 “尝与蔡系送客于征虏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