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儿坡
在今河北沧县东北。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攻沧州自此入。《方舆纪要》卷13沧州:灶儿坡在“县东北百里。居民于此煮盐为业,因名”。
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居民于此煮盐为业,因名。”明建文二年(1400年)盛庸遣将屯守沧州,燕军由通州至直沽,以青县有备,一日夜兼行三百里,由灶儿坡径达沧州城,遂攻克之。即此。
在今河北沧县东北。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攻沧州自此入。《方舆纪要》卷13沧州:灶儿坡在“县东北百里。居民于此煮盐为业,因名”。
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居民于此煮盐为业,因名。”明建文二年(1400年)盛庸遣将屯守沧州,燕军由通州至直沽,以青县有备,一日夜兼行三百里,由灶儿坡径达沧州城,遂攻克之。即此。
在今云南景东县东北。清咸丰六年 (1856)李文学彝族起义军占据此地,曾设都督于此。集镇名。在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部。安定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因逢鼠、马日集市得名。清咸丰六年(1856年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汇头乡南。元柳贯诗:“姚江东去蜀山青。” 即此。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五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余杭郡盐官县 “有蜀山”。宋 《咸淳临安志》卷27盐官县: 蜀山 “在县西南二十七里
在今陕西山阳县东。东流至丹凤县南入丹水。《方舆纪要》 卷54山阳县: 两河 “至县界竹林关,有银花河流合焉,因称两河。《志》 云,银花河在县东八十里”。
西魏废帝二年(553)置,治所在怀宁县(今陕西西乡县西)。北周天和五年(570)废。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怀宁县(今陕西西乡县西)。北周天和五年(570年)废。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沙喇雅斯水 “又北流,经鄂尔果珠勒山东,山有水来汇,山之西置卡伦 (鄂尔果珠勒卡伦,东南距沙喇雅斯卡伦六十里)”。
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南三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全胜营“当楚黔要路”。清有千总驻此。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东岸白渡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嘉应州图:州东北有白渡墟。
西汉置,初属鄣郡,元封二年(前109) 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西晋属宣城郡。东晋宁康初 (373) 改名阳谷县,寻废。
亦作乌第河。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流入鄂霍次克海。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3:“乌底河在底拉河西北,出外兴安岭南麓,东流二百里入海。分界时此两河为瓯脱地。盖昔日东海之境极于此焉。”
秦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一说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汉改置湔氐道。古县名。本湔氐地,秦始皇时置县,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属蜀郡。西汉改置为湔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