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山
①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灵应山“其山悬崖壁立,岩畔有泉,濆流而下。上有二石穴,一名攻书室,一名灵应洞”。
②在今江西龙南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灵应山在“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赣州府一》:灵应山“一名青龙髻。曹学佺《名胜志》,冈峦重复,吞吐烟云,望之如画屏。昔尝建寺,艰于水,有禅师飞锡东行,泉即涌出,改名灵应”。
①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灵应山“其山悬崖壁立,岩畔有泉,濆流而下。上有二石穴,一名攻书室,一名灵应洞”。
②在今江西龙南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灵应山在“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赣州府一》:灵应山“一名青龙髻。曹学佺《名胜志》,冈峦重复,吞吐烟云,望之如画屏。昔尝建寺,艰于水,有禅师飞锡东行,泉即涌出,改名灵应”。
即古木、辑怀城。在今新疆米泉县。光绪二年(1876),清军收复新疆之役,与阿古柏军激战于此。左宗棠《官军攻拔古牧地坚巢,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大概情形摺》谓“刘锦棠见古牧地城大而坚”。即此。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清一统志·济宁州》: 河桥水驿 “明隆庆初,自谷亭镇移此。旧有驿丞,今裁”。
即今河北磁县北十六里西光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磁州图:北有大、小光禄集。
即今湖北蕲春县西四十里茅山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河北省兴隆县西南部。面积18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茅山,人口960。以山为名。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
在今蒙古国西南翁金河之西。《魏书·蠕蠕传》: 神䴥二年 (429), 世祖亲征大檀, 五月“世祖缘栗水西行,过汉将窦宪故垒”。
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南。《汉书·地理志》丹阳郡宛陵县: “彭泽聚在西南。”在今安徽省宣城市西南。《汉书·地理志》宛陵县:“彭泽聚在西南。”
亦称栅江口。古栅水入江口。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北裕溪口。《水经·沔水注》: “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 《陈书·侯瑱传》: “瑱至梁山,王琳至于栅口,又以瑱为都督,侯安都等并隶焉。瑱与琳相持百余日未
①西汉文帝后元七年 (前157) 封窦广国为章武侯,元狩元年 (前122) 改为县。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故县村。东汉建安末年改属章武郡。西晋属章武国。北魏属浮阳郡。北齐废。②南朝宋侨置,属
即大瑶湾。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八磘湾并在州东南,入于海。”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南九龙山。《寰宇记》卷100连江县: 荻芦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先名九龙山,山连石鼓山而来。古老传云,秦始皇令掘断山脊,乃见芦根一茎,长数丈,断之有血,因名荻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