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渤海国

渤海国

唐武后圣历元年 (698) 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初称振国 (一作震国),先天二年 (713),唐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初都今吉林敦化市敖东城,天宝末年(755) 东移上京龙泉府 (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镇)。最盛时地方五千里,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辖境南到今朝鲜清川江中上游、龙兴江,东抵日本海,北至黑龙江境内,西至吉林西部,西南沿辽宁开原至丹东一线与唐相接。辽天显元年 (926) 为辽所灭,改称东丹。由契丹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迁辽河流域,都辽阳。耶律倍泛海入后唐后,东丹建置渐废。部分遗民以今鸭绿江畔浑江市为中心建立安定国。辽圣宗时亦并入辽。


唐代中国东北以靺鞨粟末部为主体,结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所建政权。武周圣历元年(698年)由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初称振国(亦称震国)。先天二年(713年),唐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渤海按唐制立国,使用汉文。经济以农业为主。最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中设在乌苏里江东岸一带有四府十一州。首府上京龙泉府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被辽所灭,改称东丹,辽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迁辽河流域,都辽阳。耶律倍泛海入五代唐后,东丹建置渐废。部分遗民以鸭绿江畔今吉林省白山市为中心建立定安国,辽圣宗时亦并入辽。


猜你喜欢

  • 热振寺

    又作热正寺。北宋嘉祐二年 (1057) 建。在今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东北热振藏布北岸。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寺。

  • 蒙城驿

    明置,在今山西曲沃县北三十五里蒙城村。清裁。

  • 循化县

    1913年改循化厅置,属甘肃西宁道。治所即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嘉庆 《循化志》 卷1:“以生番归化之故” 而得名。1928年改属青海省。1954年改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龙潭宣抚司

    元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元末明玉珍改为长官司。

  • 自良墟

    即今广西容县东北自良镇。清置巡司于此。

  • 胡城县

    南朝梁置,属颍州西恒农、陈南二郡。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北魏以后废。古县名。南朝梁武帝时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属西恒农郡。北魏以后废。

  • 冷水垭镇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南,长江北岸。清乾隆《巴县志》卷2:冷水垭“离城四十里”。

  • 复 (復) 阳县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东汉省。《水经·淇水注》: “清河又东北径复阳县故城西。汉高祖七年,封右司马陈胥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乐岁。《地理风俗记》 曰: 乐武城西北三十里有复阳亭,故县

  • 张氏帅府

    通称大帅府。在今辽宁沈阳市沈阳路二段文兴里。为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爱国将领张学良父子的官邸。帅府分东西两院:东院建于1914年,初为三进四合套院,为青砖瓦房。1925年在院东北端增建一栋三层罗马式青砖楼房

  • 万第镇

    即今山东莱阳市东南四十里万第镇。民国《莱阳县志》卷1有万第镇。在山东省莱阳市东部。面积151.2平方千米。人口6.2万。镇人民政府驻前万第,人口7000。该村明初形成聚落。因地处玩山沟前低洼处,取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