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水县

清水县

①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十五里。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下:清水县“以清水在县境” 为名。东汉废。西晋复置,属略阳郡。北魏为清水郡治。隋大业初属天水郡。唐属秦州。宝应元年 (762) 地入吐蕃。建中四年(783) 唐与吐蕃会盟于此,史称 “清水之盟”。大中二年收复故地。五代唐长兴元年 (930) 移治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北宋初复还旧治,后又移治今清水县。清初属巩昌府,雍正七年 (1729) 还属秦州。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

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临州。治所在今四川垫江县东北三十余里。天宝元年 (742) 改为桂溪县。

③北宋改万岁县置,属开州。治所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北县坝。《元丰九域志》 卷8: 万岁县有“清水”,县以此名。元废。古县遗址尚存。


(1)古县名。(1)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重庆市垫江县东北。属忠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桂溪县。(2)北宋时改万岁县置,治今重庆市开县东北。属开州。元时废。(2)今县名。在甘肃省东南部、牛头河流域,东邻陕西省。属天水市。面积2012平方千米。人口30.4万。辖2镇、22乡。县人民政府驻永清镇。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年)析上邽县置清水县,治今县西北,属天水郡。因地处陇山,《三秦纪》称“其坂九回,……七日乃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故名。东汉废。末年复置。属广魏郡。西晋属略阳郡。北魏为清水郡治。隋属天水郡。唐属秦州,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建中四年(783年)唐与吐蕃会盟于此,史称“清水之盟”。大中二年(848年)复故地。五代唐长兴元年(930年)移治上邽镇,即今甘肃省天水市。北宋又移于今清水县。属秦州。元属巩昌路,明属巩昌府。清属秦州。1913年废州,先后属陇南道、渭川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天水专区。1958年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合并置清水回族自治县。1961年复名清水县。1969年属天水地区,1985年属天水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东缘。牛头河由东向西横贯全境。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冬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油菜籽等,盛产大麻、苹果。工业以建材、针织、酿酒等为主。天清、天张公路经县境。名胜古迹有永清堡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白土崖西汉赵充国墓。汤浴温泉为全国著名温泉之一,建有甘肃省清水温泉疗养院。


猜你喜欢

  • 乐清县

    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吴越改乐成县置,属温州。治所即今浙江乐清市。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瑞安府。元属温州路。明、清属温州府。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93年改设乐清市。

  • 瓮口山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31莱芜县: 瓮口关 “形如瓮口”,故名。古青石关置于此。

  • 大寺顶

    在今四川高县东南。清同治《高县志》卷11:“大寺顶即中腹寺后山。由寺后斜上,山路崎岖,羊肠一线,上有擦耳岩, 尤为奇险。”同治元年(1862),李永和义军与民团激战于此。

  • 连水

    ①亦作鲢水。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之凌江。《水经·溱水注》:“连水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山即大庾岭也。……其下船路,名涟溪。涟水南流,注于东溪,谓之涟口。庾仲初谓之大庾峤水也。”②在今云南姚安县西三十里。《

  • 朱市

    亦作朱良桥市。即今湖南宁乡县东北朱良桥乡。清同治《宁乡县志》卷6:朱市“在县东北六十里朱良桥”。集镇名。在湖北省宜城市西部、蛮河北岸。属小河镇。人口 3000。因居民朱姓居多,故名。为原朱市镇人民政府

  • 龙门潭

    在今福建宁化县南二里。《方舆纪要》卷98宁化县:“龙门潭在县南。水深莫测。引流而东,亦曰龙津。有龙门桥跨其上,流会于大溪(九龙溪)。”

  • 珙县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珙州置,属叙州府。治所即今四川珙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52珙县: “唐为羁縻萨、巩二州,巩音近珙,故名。或曰:珙,玄玉也,有石似之。” 十年 (1377) 废入高县

  • 永北府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改北胜州置,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民国《云南永北县地志资料全集》:“永北,元朝北胜、永宁二土州,……取永宁、北胜各首一字,定名之曰永北。”辖境约当今云南永胜、华坪、宁

  • 淮安郡

    ①北齐置,属郢州。治所在慕化县 (今河南信阳县西北)。北周属申州。隋开皇初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显州置,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泌阳、桐柏、社旗三县。唐改为唐州。天宝元年

  • 六品泉

    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六里。《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六品泉“唐陆羽品为第四,张又新品为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