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
地区名。淮水北岸地。即今安徽凤台县至亳州市东南一带。《左传》: 昭公九年(前533),“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即此。
地区名。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包括阜阳、宿州、淮北三市全部,以及淮南、蚌埠两市一部分。为省内最大平原区,华东能源基地。
地区名。淮水北岸地。即今安徽凤台县至亳州市东南一带。《左传》: 昭公九年(前533),“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即此。
地区名。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包括阜阳、宿州、淮北三市全部,以及淮南、蚌埠两市一部分。为省内最大平原区,华东能源基地。
南齐置,属广州。治所在齐熙县(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梁大同中为东宁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齐置,治齐熙县(今广西融水苗族自
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三十里巡司镇。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三洞桥附近。王建为五代前蜀皇帝,死后葬此,称为永陵。明天启《成都府志》卷3:王建墓“在大西门外。有二石幢。旁有太后墓冢。右为人马甚伟”。1942年发掘,为圆形墓冢,封土高15米,直径
西魏置,属析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附近。北周废。
一作泥塘关。明置,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南。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方舆胜览》卷53眉县:芙蓉溪“在青神县。岸有芙蓉,因名”。《方舆纪要》卷71青神县:芙蓉溪“在县东南,流入大江。夹江多芙蓉,因名”。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升永康镇置,属永兴路。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金大定十一年(1171) 改名保安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永康镇置,治今陕西省志丹县。属陕西路。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志丹、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回蹬山上。《清一统志·楚雄府》:回蹬关巡司“在广通县(今广通镇)西十五里。元末红巾陷中庆,梁王奔威楚,求救于大理,段功率兵攻红巾古田等,追至回蹬关,大破之,即此地”。明、清置巡司于此。
一作贝德勒克河、拜达里克河。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西境。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的拜达里格河。《清一统志·喀尔喀》: 查克拜达里克河 “源出枯库岭南,南流。其西北有查克河。南流二百余里,经库冷白尔齐尔之地
在今西藏尼木县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尼木宗。“尼木”藏语意为麦穗顶端。1960年与孟嘎宗、麻江宗合并设尼木县,驻塔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