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铁路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修筑,北起上海吴淞炮台湾 (上海市吴淞镇北),南至上海闸北老靶子路 (今上海市北站附近)。长16.1公里。沪宁线建成后,成为沪宁线的支线。
旧铁路名。在上海市北部。1876年英商自吴淞炮台湾至上海闸北筑长16.1千米的窄轨铁路,称吴淞铁路。仅通车一年,由清政府购回拆除。1897—1898年重筑,称今名。1904年并入沪宁铁路作为支线。1932年炮台湾至吴淞镇段1.3千米被拆。南端江湾以南段已改建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尚存路段1997年拆除。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修筑,北起上海吴淞炮台湾 (上海市吴淞镇北),南至上海闸北老靶子路 (今上海市北站附近)。长16.1公里。沪宁线建成后,成为沪宁线的支线。
旧铁路名。在上海市北部。1876年英商自吴淞炮台湾至上海闸北筑长16.1千米的窄轨铁路,称吴淞铁路。仅通车一年,由清政府购回拆除。1897—1898年重筑,称今名。1904年并入沪宁铁路作为支线。1932年炮台湾至吴淞镇段1.3千米被拆。南端江湾以南段已改建为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尚存路段1997年拆除。
明置,在今甘肃永登县东南大同乡。《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南大通堡 “在平番县南三十里”。清置驿于此。
即今云南腾冲县东北九十六里界头乡。清时永昌府经历驻此。
即今湖南安仁县南五十里龙海乡。为县南要隘。清同治《安仁县志》:“咸丰间,湖南巡抚骆秉章迭委道员王保生、刘长佑、刘坤一 、布政使司萧启江驻防于此。”以御太平军。
亦作铜铄铺。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同乐乡。清同治《重修涪州志》卷1:长滩里有铜铄铺。民国《续修涪州志》作同乐镇。
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东南八陡镇。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
即今福建南安县南大盈。南宋嘉定中改名康店驿。
北周置,属灵州。治所在建安县(今宁夏陶乐县西南黄河东岸)。隋开皇三年(583)废。《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径浑怀障西……太和初,三齐平,徙历下民居此,遂有历城之名矣。”北周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
即今浙江泰顺县北境的飞云江南源洪口溪。《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仙居溪“在县东十五里仙居山下。源出县西北诸山,东流经此,又经县东四十里……经龙斗山下,抵瑞安县界, 入于海”。
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北谦六彝族乡。清设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08兴业县:白马岩“在县西十余里。岩深广,容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