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淀

海淀

亦名海甸。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区。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 卷4: “水所聚曰淀。高梁桥西北十里, 平地有泉,滮四出, 淙汩草木之间, 潴为小溪,凡数十处。北为北海淀,南为南海淀。远树参差,高下攒簇,间以水田,町塍相接,盖神皋之佳丽,郊居之选胜也。” 园林云集,明代以李伟清华园与米万钟的勺园为最盛。清则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清漪园、长春园、万春园、淑春园等名园皆创建于此。


区片名。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南部中心地带。泛指中关村大街以西、稻香园以东、北京大学以南、海淀南路以北地区。因其西侧是一片泉水流积而成的浅水湖淀,故名“海淀”。此名最早见著于元初,也有“海店”、“海甸”之称。历史上有南海淀和北海淀之分,北海淀在今北京大学一带,南海淀即现指的海淀地区。明代太监在此建造庙宇,达官显贵在此建造别墅,海淀开始兴盛。清代,随着皇家园林的形成,圆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先后成为康熙、乾隆等清帝和慈禧太后在皇宫以外视朝听政的场所。为赴朝方便,清代朝臣纷纷在海淀一带修建宅邸、花园,海淀更趋繁荣,成为京郊第一重镇。清外巡五营中的中营就驻扎在海淀镇,统管圆明园八旗和香山健锐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海淀镇也遭焚毁。1949年以后才得以恢复。1949年9月29日成立海淀镇人民政府,1954年改为海淀镇办事处,1959年11月改称海淀街道办事处,海淀镇建置取消。2001年上半年,东部0.5平方千米的地区全部拆迁,海淀区人民政府从此地迁出,中关村科技园高科技商务中心“中关村西区”在此拔地而起。西北部有中国图书城,东部有海龙电脑城,东南部有中关村大厦、海淀医院,周围有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硅谷城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通多路公共汽车。名胜古迹有礼王园(乐家花园)、李莲英宅园、海淀清真寺等。


猜你喜欢

  • 孟林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北三十里四基山西麓。墓前有庙,宋孔道辅建。《寰宇记》 卷21曲阜县: “孟轲墓在县南四十里。原属邹县界,唐贞观八年大使杜正伦置曲阜县,隶入曲阜。” 后又属邹县。在山东省邹城市区东北四基

  • 开平屯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苍城镇。旧为开平县治。《清一统志·肇庆府》:开平屯“今开平县治。……(万历)二年废堡,改城长居都之苍步村为开平屯,置万户官兵屯守……至戊子年始置县,以开平屯为治”。1952年开平县移

  • 西州都督府

    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后置西州。显庆三年(658)置西州都督府,治所在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高昌废址)。贞元七年(791)后为吐蕃攻占,遂废。

  • 安国山

    一名太庙山。在今浙江临安县城东北。《元丰九域志》卷5:杭州临安县有“安国山”。《清一统志·杭州府一》:安国山“为县治主山,钱镠建城于此”。山南麓有吴越武肃王钱镠墓。

  • 雍江市

    五代后蜀明德四年 (937) 于此置招葺院,属盐亭县。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南一百里金鸡镇。北宋乾德四年 (966) 改置东关县。

  • 屏风山

    ①亦名屏风岩、程公岩。即今广西桂林市东北屏风山。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 “屏风岩,在平地断山峭壁之下。入洞门,上下左右皆高广百余丈,中有平地,可宴百客。仰视钟乳,森然倒悬者甚多。蹑石磴五十级,有

  • 双穗盐场

    北宋置,属瑞安县。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场桥镇埭上村一带。北宋政和中置。在今浙江省瑞安市东北双穗场。清置盐课司于此。

  • 肥阳城

    在今河南杞县东北。《寰宇记》 卷1开封府雍邱县: “肥阳城在县东北二十里。按 《城冢记》云: ‘禹治洪水时在肥泽之阳所筑。’”

  • 开化里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六里旧城。清代以原教化司地置,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

  • 龙尾庄

    在今山西静乐县西。《方舆纪要》卷40静乐县:龙尾庄“明初元裔屯静乐岢岚山中,结寨自固,旋寇武州。太原守将击败之,追至龙尾庄,擒其三太子脱忽的,即此”。在今山西省静乐县西。明初元裔屯静乐岢岚山中,旋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