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西魏文帝时置,治所在永平县(今甘肃张液市西北)。废帝时改名甘州。②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凉州府置,属永昌路。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明洪武九年(1376)改为凉州卫。(1)西魏文帝时置,治永平县(今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新昌县:东堤“在县城东。延袤三里。宋邑令林安宅以溪水冲决,筑堤捍之,后屡修屡筑”。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内牟县置,属管州。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大业初属荥阳郡。唐武德三年 (620) 改为中牟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内牟县置,治今河南中牟县西,大业二年(606年
①唐方镇名。景云元年(710)以安西都护兼四镇经略大使,开元六年(718)始称四镇节度使。其后以治安西都护府(治今新疆库车),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亦称安西或安西四镇,统辖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
民国时由西藏地方政府占据,治所即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乡。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治今四川省石渠县洛须乡。1960年与江达宗合并,改置江达县。
在今江苏吴县东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尹山湖“其西北接渎墅诸湖,及车坊漾之水,委流亦入于三泖”。
亦作紫大地。即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大渡河西岸安顺场彝族乡。《清史稿·骆秉璋传》: 同治二年 (186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由小径趋土司紫打地”。未及时渡河,遂遭全军覆没。即今四川省石棉县西北安顺场。
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松花江上源老黑河。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7: 哈勒珲穆克河,“国语 (满语),哈勒珲,温暖也; 穆克,水也。(吉林) 城南八百里”。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方舆胜览》卷53眉县:芙蓉溪“在青神县。岸有芙蓉,因名”。《方舆纪要》卷71青神县:芙蓉溪“在县东南,流入大江。夹江多芙蓉,因名”。
在今上海市嘉定区原县城西北。《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徐公浦 “南通鸡鸣塘,达顾浦; 北通郭泽塘,又北达刘河”。